第72頁(第1/2 頁)
最大的懲罰莫過於看起來那般噁心,屍體臭不可聞,人們不得不捂上嘴,躺在醫生的手術臺上不知道有多恐怖。他會成為她的案子,她在查爾斯頓的辦公室是城裡唯一營業的法醫辦公室。她將會給他解剖。她不可能把他送到幾百英里之外,她不可能去找另一名法醫病理學家,她會親手來給他解剖。馬裡諾對這點很肯定。他過去曾看過她給自己認識的人解剖,出於尊重,她會在他們的臉上蓋上一條毛巾,儘量用一條被單將他們赤裸的身體包裹起來。因為她是能照顧他們屍體的最佳人選,她知道這點。
&ldo;……不一定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不在資料庫裡。&rdo;佩特羅斯基說。
&ldo;什麼不在資料庫裡?&rdo;
&ldo;我說那個文身。而根據這個男人的外表特徵,城裡半數人都有嫌疑。&rdo;佩特羅斯基說。平面螢幕上的跳橋者有點像他看過的一部電影中的人物。佩特羅斯基幾乎沒有轉過頭來。&ldo;黑人男性,年齡在二十四到四十五之間,身高在四十八到六十二英尺之間。沒有電話號碼,沒有地址,沒有駕照,沒有可查詢的線索。現階段我做不了太多別的。&rdo;好像馬裡諾真的不該到警察局廣場來用這種瑣事麻煩一個rt分析員。
這是真的。馬裡諾應該先打電話問問,最好有備而來。就像他媽媽過去常說的:&ldo;成功邁出第一步,彼得。成功邁出第一步。&rdo;
跳橋者的腳在一根纜索上打滑,他穩住了自己。
&ldo;哇啊!&rdo;馬裡諾對著平面螢幕叫道,有點懷疑是否因為自己想到與&ldo;腳&rdo;有關的詞才使得跳橋者的腳滑動的。
佩特羅斯基朝馬裡諾看的地方望去,評論道:&ldo;死到臨頭又後悔,總是這樣。&rdo;
&ldo;如果真想尋死,為什麼要找這些罪受?為什麼要改變主意?&rdo;馬裡諾開始鄙視那位跳橋者,生起氣來,&ldo;你問我,我會說全都是騙人。比如這個傻瓜?他們只想引人注目,想上電視,想得到關注,換而言之,除了死,他什麼都想得到。&rdo;
就算在這個時間點,大橋上段的交通也堵塞了,警察在跳橋者正下方橋段設定了一段工作區,鋪好了一個保險氣袋。一名交涉者正在試著勸服跳橋者放棄,其他警察則在往塔上爬,試圖靠近些。大家都在為一個不把自己小命當回事的亡命之徒冒生命危險,這傢伙罵了句&ldo;操&rdo;,不知道什麼意思。音量調低了,馬裡諾聽不清在說什麼,也不必聽,因為那不是他的案子,和他沒有丁點關係,他不應該深陷其中。但在rt他總是容易分神,那裡有太多感官的東西擾亂心神,令人目不暇接,但似乎還嫌不夠多似的。各種各樣的影象投到無窗的資料牆,藍色隔音板、一排排裝有雙螢幕的弧形電腦工作點和灰色氈毯上。
只有毗鄰的會議室窗簾被拉開時,他才能得到一個參考點,他能看到布魯克林大橋的全貌、長老會教友教堂、勞工聯盟和陳舊的伍爾沃斯大樓,但此刻窗簾緊閉。記憶中,他剛進紐約警署時的紐約和貝永沒什麼兩樣,他當時放棄了拳擊,放棄了憤世嫉俗,轉而決定幫助世人。他自己也不確定是為什麼。他不確定在八十年代初他怎麼會離開紐約,跑到維吉尼亞的里奇蒙。在人生的那一階段,就好像他某一天醒來,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前南方聯盟首都的明星偵探。那裡消費水平低,很適合養家餬口,正是桃麗斯夢寐以求的。這也許就是解釋。
胡說八道。他們唯一的兒子羅科離家出走,加入了犯罪組織,早已身首異處;桃麗斯和一個汽車銷售員跑了,也許也已不在人世。馬裡諾待在里奇蒙期間,紐約的人均謀殺率居美國前列。販毒者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