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3 頁)
&ldo;和多田退休了,挺高興的呢!&rdo;出門散步的時候,有些人這樣說。
&ldo;就是這樣,我還想擺出愁臉來哩。&rdo;
&ldo;還是和多田先生好啊,可以退休後掙錢。我們若是退了休,第二天就要流落街頭了。&rdo;
知道和多田實際利益的同事說:&ldo;我們從現在起,就要著手搞副業掙錢吶。&rdo;
&ldo;已經晚了,和多田先生那個不是副業,是興趣呀。&rdo;
&ldo;興趣,也要有才能喲。&rdo;
&ldo;是的,我們也想有那樣的才能啊。&rdo;
&ldo;如有那樣的才能,就小必在這樣的公司裡幹到退休了。&rdo;
&ldo;和多田先生搞錯職業了吧?&rdo;
&ldo;我們公司失去了一個活字典,怪淒涼的啊。&rdo;
&ldo;35年完全沒有動搖地幹,也算創了新記錄啦。&rdo;
&ldo;正是和多田先生吶,退休後也不必去當和尚了。&rdo;
同事們口口聲聲地稱讚著,惜別著。他們對和多田&ldo;優裕的退休&rdo;,大興羨慕之心了。
說起從大學畢業之後的35年,已經走過人生旅程的一半,這該是果實結得最多最盛的時期。與一個人把全部能量獻給公司相等,就是退休後飛到自由的曠野去,也是無法渴望青年時期那種無限的可能性了。
那是&ldo;有限度的臺由&rdo;,是被時間和方向所決定的。因此,再不能像青年時期那樣有散漫放縱的行為了。
退休,就是給35年的出勤打上了終止符。對於工資收入者來說,出勤就是時間和精力的消粍,如此而已,此外再不是別的什麼了。與出勤圈擴大的同時,他們增加了消耗,促進了疲勞,生活時間也隨之受到了限制和壓迫。
和多田退休了,才悟到出勤是自己生活的桎梏,不僅出勤本身需要消耗時間,就是為了到遠方某個公司出差,也必須做相應的行裝準備。上班前精神從來是緊張的。無怪有人說&ldo;煩惱的星期一&rdo;,實際上星期日午後就成了憂煩的了。
上班前準備的時間,可以說是準出勤時間,而這時的緊張,又可以說是準勤務時間。
如果退了休,這類消耗和壓迫就都一下子除掉了。在自己家裡做事,充其量也不過是&ldo;出勤的一分&rdo;而已。外出的行裝準備等等完全沒有必要,連鬍鬚也可以一週集中刮上一次就行了。
然而,需要工資收入者大量獻出血汗的出勤,同時又是他們人生的重要構成要素,這也是事實。辭了公司的和多田,倒懷念起自己那麼嫌惡的出勤來了。早晨,睜開眼睛,想到不再上班了,和自由感一起,又襲來了難以言說的寂寞。
現在,像和多田這樣職不在身的人,恐怕沒有一點自由感,倒是隻覺得寂寞在齧咬他的胸膛。
35年的工資收入生活,使他這種習性已經深入骨髓了。
和多田退休半個月了,儘管在家裡過著舒舒服服的生活,可是終於耐不住死守在家的寂寞。他按照35年間遵守的習慣,定時出了家門,向妻子偽稱去散步,其實卻乘上出勤電車走了。
僅僅是半個月的空白,但那已不是和多田所熟悉的出勤電車了。置身於電車之中,他不再是出勤者了,他是做為&ldo;局外人&rdo;乘坐電車的。出勤者的共同特點,是以工作場所為目標目不旁視、一路精神非常集中。然而,和多田卻沒有必去的場所,也沒有必會的人們,只是懷著對在職年代的留戀,漫無目的地乘坐電車而已。
在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