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當初的胡縣令(第1/2 頁)
“殿下不必如此,殿下所做的事也是微臣自上任以來一直想做的,不過之前苦於自己實力太低,無法與那些盤踞在此的老世族相抵抗。所以這麼些年才被迫忍氣吞聲,只能儘量的與他們虛以委蛇。”
見秦王打算在這件事情上完全將自己拋開,胡軻立即不由分說的站了出來。
這倒不是他完全想著在秦王面前出一出風頭,表一表忠心,而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胡軻是軍人出身,家裡也不是什麼世家大族。若非大明建立之初,四處缺少人才,像他這般的出身,想要做個縣令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上任伊始,他就極為珍惜自己的這個職位。而從屍山血海裡打拼出來的他,對這片他曾經守護的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
他也想自己曾為之拼命的天下,是一個人人都吃喝不愁、百姓能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剛做這個縣令的時候,他也是奔著這個方向一直去努力的。一開始他督導農事、開通阡陌的工作在民間也是廣受歡迎。不過隨著自己工作的一步步展開,他逐漸發現了在西安府一片承平的表象之下,埋藏著一個個深不見底的血盆大口。
當他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知道本地的大族掌握著此處最豐腴肥美的土地。所以他一開始也沒在這些方面做思量,自己深入咸寧縣周圍各個鄉村做過調查。專門挑選了一批,稍顯貧瘠且取水困難的田地進行協助。
這些土地雖然不容易直接獲得成績,但我可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這裡,因為這些土地是屬於平民老百姓的。只有將此處的產量真正的提上去,才能夠真正的讓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於是他帶著衙門的人手,以及從府衙裡申請到一點可憐的經費,就開始在這些選好的地方興修水利、督導農事。
受益於關中地區上千年的水利發展,八水繞長安的西安府周邊,在農業時代並不缺少水源。不過在南宋以後,這片土地失去了有效的管理,各種水利設施在幾百年的風霜雨雪中損毀大半。
因此胡軻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疏通當年前人留下的各種水渠、以及清理一些用於蓄水的堤壩。
他第一年的工作是饒有成績的,他派人駐點的各個村子無數靠天吃飯的黃土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水澆田。而圍繞在這些水利設施周圍,更是多了不少新開墾的無主荒地。
對於這些荒地,胡軻當即簽署了命令,這些荒地九成歸開墾者所有。剩下的一成,地契暫時劃分給縣衙所有。
胡軻不是一個完全不懂官場上路數的人,他留下的這一成地契,就是為了稍稍填補一下那些世家大族們貪婪的胃口。
自己開墾出了這麼多的土地,然後以高價賣給他們一些。如此一來,既能滿足他們對於土地的貪婪,也能使自己衙門經費的充裕一些。
這些錢胡軻並沒有挪作他用,而是悉數的重新用回到了田間地頭裡。
水利設施雖好,但卻是個需要長時間維護投入的耗錢大戶。以往各個縣裡每年的河道維護基本都靠各村自己來處理,如果遇到一些需要組織起大規模人手才能完成的工作,這時就需要縣裡統一安排。
而縣裡最終的安排無非也就是徵發雜役,讓各村出人,由縣裡派人領著統一干活。
這雜役一道,卻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簡單。這裡面暗藏的水足以將所有不知深淺的傢伙全部淹死在裡面。
胡軻是小家小戶出身,因此他對於各種雜役背後的路數都非常瞭解。對於派下去的人手如何斂財的手段,他也是非常清楚。
所以為了讓自己之下的百姓日子能稍微好過一些,他決定用賣田所獲得的錢來給這些百姓們作為酬勞。
胡軻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他卻低估了這幫大族們貪婪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