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5 頁)
王淩原藉太原祁人,即山西祁縣人,其叔父為斬董卓的司徒王允。
王淩自刎。
曹彪自刎。
司馬懿退兵。
司馬懿去世。
太元二年即公元252年
孫權任命兒子孫和為南陽王,移居住湖南長沙。
孫權任命兒子孫奮為齊王,移居住湖北武昌。
孫權安排兒子孫奮,娶袁術的孫女兒為妻子。
皇后潘氏病死。
孫權派遣將吏尋找王表,替潘皇后請福。
神人王表已死。
夏四月,孫權病死,享年71歲。秋七月,葬蔣陵,即南京梅花山。
諸葛亮 小傳
概 述
諸葛亮放棄鼎足思維的時間表:
“鼎足”為封建割據佔地盤,屬於個人利益,“欲信大義於天下”為擁政愛民,屬於社會利益。如何穩妥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諸葛亮去江西九江與孫權討論赤壁之戰事宜,說:“荊丶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滿足了孫權的個人利益。鼎足引發了邊界爭端、刺激了孫權取代皇權的渴望。後來,諸葛亮推舉劉備出任漢中王丶又推舉劉備出任蜀漢昭烈皇帝,其著眼點仍然未改鼎足思維。
赤壁大戰之後,諸葛亮已經覺察到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關係,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劉備準備去江東與孫權會面,“時諸葛亮諫劉備莫行”。諸葛亮如果即刻調整思路,在日後與東吳官員的交往過程中做一番求同存異的工作,介紹劉備反制曹操的目的,是心在朝廷,是“欲信大義於天下”,追求的是社會利益,其現狀為“懦弱不武”,因此,力求“糾合同盟”,多多益善。那麼,劉備與孫權之間或許能夠避免發生那麼多的悲慘事件,劉備的“惟漢獻帝誕姿聖德,統理萬邦”的願望也有可能實現。
諸葛亮促成赤壁大捷功不可沒。不過,他主持的外交工作並無新的建樹,不如孫乾和麇竺那樣能夠深刻領會劉備的本意。其失誤在於自個人利益轉化為社會利益的思維速度稍有緩慢。但是,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主持蜀漢朝政,六出祁山,奮力於社會利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動人事蹟,可歌可泣,長歌當頌。
諸葛亮的高風亮節之處: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擁護17歲的劉阿斗為西蜀後主。諸葛亮出任益州牧,保留西蜀丞相職務。李嚴提議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諸葛亮不屑於為王,他說:“若滅魏斬曹叡,漢獻帝還於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曹丕屬下諸多高官致書信與諸葛亮:請諸葛亮歸屬曹丕。諸葛亮此後著書說:“夫據道討淫,不在眾寡”。
諸葛亮反對劉備替關羽復仇的原因:
諸葛亮擔心劉備打不過孫權。
諸葛亮經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從軍之後,主要從事如孫乾、麋竺那樣的外交工作,聯盟劉表、聯盟孫權,及從事左將軍府的內政工作。幾乎沒有直接參與過軍事行動,如赤壁之戰未見諸葛亮蹤跡;和平收服湖南長沙等南三郡行動,未打過仗;助周瑜破曹仁於湖北江陵的是劉備、關羽、張飛;攻擊益州牧劉璋的是劉備、龐統、黃忠、魏延,馬超招降了劉璋;追殺張郃於四川渠縣的是劉備、張飛;指揮黃忠斬夏侯淵於定軍山的是劉備、法正。如此,諸葛亮對於劉備的軍事指揮才能知之甚少,很不瞭解。諸葛亮是擔心劉備吃苦頭。
諸葛亮對身邊官員說:“孝直法正若在,則能制主上劉備令不東行伐吳;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劉備不會說出策劃已久的聯手曹丕,教訓孫權的猇亭作戰計劃。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經歷:
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