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面對敵國,要以德服人嗎?(求訂閱)(第1/2 頁)
曹龍象行完禮,開啟道友請留步。
說道:“諸位相公,這裡本不該下官多嘴多舌,但是承蒙聖恩,可以這個場合暢談想法,做為一個年輕人,下官有幾句肺腑之言,想訴說一下,如有冒犯,還請海涵。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也,小大由之。’
就是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懷有仁、和、禮的品質,三取其一就可為典範,三者全據,可為楷模。
人猶如此,一個國家更應該用道德的標準要求規範自己,這個想必諸位相公,都是能認可的。
但是一個國家,譬如大宋,最高的道德標準,那就是善待百姓,這就是仁,再進一步的話,就要人人均等被善待,這就是和。
可是每一個人的性格、知識多寡、是否勤勉等原因,必然會造成不平等,需要諸位相公制定各種律法約束,這就是禮。
國與人不同,仁、和、禮必須相輔相依,所以下官認為,一個國家要以律法為準繩,以仁德善待每一個百姓,國家才能強大。
但國有別,豈能等同視之,面對敵國,要以德服人嗎?
若道德能感化敵人,還要刀劍做什麼?
故臣以為,遼國不論分為幾部,也不論與我大宋相交深淺,下官認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為國取利,能否促進我大宋壯大,能否有利於為我大宋子民謀萬世之福。
國與國之間唯有利益,有利則合,無利則分,謀利則攻之。
我大宋群狼環伺,唯有強大才能生存下去,才能給大宋的子民講道德,去給異國他族講什麼道德,這不是將大宋立國以來,篳路藍縷的前輩們的心血,拱手送人嗎?
如今我大宋輕取幽云為屏障,正是打下根基之時,豈能有半點婦人之仁,將這大好前景毀於一旦?
除非有朝一日,他之國土皆為宋土,他之國民皆為宋民,大宋才可平等視之,但是這需要很長時間,一帶兩代,甚至十代二十代去努力,畢竟這個世界太大了。
向西幾萬裡之處也有強大的國家,向東出海,穿過萬里浩渺,也有土地供人生養,下官以為。
大宋強的就是包容,讓他們融入大宋,這才是大宋應該有的道德,而不是為了區區小利,而忘卻了大道至簡,萬法歸宗的道理。
下官言語上有冒犯的地方,還請諸位相公海涵,一切都是為了聖上,都是為了大宋,下官相信,在場的每一位,都希望大宋萬代相傳,連綿不絕。”
曹龍象長長的一段話,擲地有聲,顯得特別的提氣,也非常準確的說進了趙炅的心裡,但是也狠狠的打了幾位宰相的臉。
“哈哈哈,小曹愛卿,不愧是少年壯志,朕之大宋有此英才,朕之幸也。”
趙炅聽完,忍不住就大笑了幾聲,但是也怕他觸怒了幾位宰相,遭記恨,把這定位成少年壯志,算是一定程度上的保護。
曹彬聽完侄子的話,說道:“諸位相爺,我這侄兒口無遮攔,但是有一句話我認為說的非常的對,大宋立國以來,歷經大小戰爭數以百計,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在幽雲兩地十數州,也埋葬了我大宋的好男人數十萬計,才將這十數州併入大宋版圖,何其難也,他們用生命和信念換來的東西,我們真的可以拱手讓人嗎?”
楚昭輔跟著也說道:“拱手讓人,我第一個不答應,我記得曹學士說過,一個國家的強大,就是從擁有廣裘的國土開始。
用刀劍耕種過的土地,只有鮮血才能保護,聖上,臣以為曹學士說的對,所謂道德只對國民,外人想要,就要投圖獻地,成為我大宋的一員,為大宋的強大而付出。”
幾人巴拉巴拉的一通,薛居正等人有點吃不住了。
但是聽完這些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