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當時,風嫵也在場,看著悲痛欲絕的司馬清正,曾欲上前安慰一番。
一來心情確實糟糕到了極點,二來也不知道該與她說些什麼,所以,司馬清正只是匆匆的對她點了個頭,就去安慰雙親去了。
之後的幾日,司馬清正抵擋住來自秦相和秦綿綿的壓力,依照司馬清明臨終前要求,準了司馬宗仁所上的奏摺,從雲雀境地運來雲雀公主屍骸,與司馬清明一起合葬在皇陵,按照帝王葬禮的規制來舉辦。
而辦完司馬清明的身後事之後,隆慶帝第一次不顧司馬清正的意願,親自下旨,冊封司馬清正為太子,以便日後能以太子身份,用他的真實面目來上朝處理朝政,也好伺機建立他的威信。
不忍心惹因喪子之痛再次讓身體變得搖搖欲墜的隆慶帝生氣和傷心,司馬清正抱著僥倖心理,想等到隆慶帝身體好點之後,再來說服其同意自己將太子之位禪讓給司馬宗仁。
選擇司馬宗仁,是因為他即位不會如司馬宗義、司馬宗強那般造成外戚專權,而且,司馬宗仁生性純良,應當也不會過分的為難司馬宗義、司馬宗強以及秦綿綿。同時,也能讓他解脫出來,不會被皇位所羈絆。
因此,司馬清正開始有針對性的培養成司馬宗仁來。
只是,隆慶帝並未給司馬清正時間,讓他為自己的禪位做準備,隆慶三十二年十月三十日凌晨,隆慶帝也撒手西歸,去天上尋找司馬清明去了。
自然,在隆慶帝的那道臨終遺旨上,皇位繼承人毫無疑問就是司馬清正了。
山中歲月 第259章
司馬清正懷著沉痛無比的心情,處理完隆慶帝的喪事,又為了不引起政局的動盪,於隆慶三十二年十一月三日登基,改年號為清正元年。
只是,他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追封司馬清明為&ldo;威強敵德帝&rdo;,雲雀公主為&ldo;柔質慈民曰惠皇后&rdo;,封秦綿綿為&ldo;溫柔好樂曰康皇后&rdo;。
既然他將司馬清明追封為帝,那便也能順理成章的冊封司馬宗仁為皇太子,司馬宗義為平南王,司馬宗強為平西王,打算再輔佐司馬宗仁一兩年,便將皇位禪讓與司馬宗仁。
只是,這道聖旨尚未發出,便被以前服侍賢寧皇太后,現在改服侍他的舊宮人偷偷告之了賢寧皇后,知曉司馬清正有意圖將帝位傳給司馬宗仁的賢寧皇太后迅速趕到司馬清正面前,阻止他冊封宗仁為皇太子。
賢寧皇太后說司馬清正登基為帝,朝中官員或許驚訝,但卻也挑不出什麼理來,因著他畢竟是嫡皇子,司馬清正過世,由他來繼承皇位本也是無可厚非之事。
但是,他若冊封司馬宗仁為太子則大大的不妥,因為冊封太子或繼承皇位無非是三種情況,一是立嫡,一是立長,一是立賢。而宗仁既非嫡子,又非長子,他的賢能也還未能展現於人前。
到時聖旨一下,必會激起秦相一派官員的不服和抗議。雖然秦相為人霸道,但是,他在朝中的根基和影響力不容小窺。司馬清正離京多年,並未在朝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勢力,而且又是剛剛登基,實在不宜如此正面與秦相為敵。
其實,賢寧皇太后說的這些司馬清正又何嘗不明白呢?只是,只有禪位與司馬宗仁,他才有與風嫵繼續的可能性,否則,他便不得不放棄她了。
透過這麼多年來的相處,他早已將風嫵的身影融入了自己的骨血中,要他放棄她,不啻於是挖他的心,挖他的肝,要他的命,所以,明知道不可行,或者說時機尚早,他還是忍不住想搏一把。
面對司馬清正執意孤行的行為,賢寧皇太后失望至極,她覺得司馬清正不明事理,也太自私,不肯儘自己身為皇子、皇孫的責任和義務吧,所以,她用帶些絕望的口吻對他說,如若他仍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