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3 頁)
丞相倔強(1)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職,這個位置輪到了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周亞夫。然而無論對於景帝還是對於周亞夫,這都不是明智的選擇。景帝很快就發現,這個丞相不懂朝堂規矩,絲毫都不知道看領導眼色‐‐要想得到提拔永保富貴,等待被閹不行,你得主動自宮;周亞夫則會發現,上司和同僚比敵人複雜得多,也危險得多。戰場上只有一個對手,還在明處;但是在朝堂,你對手無數不說,還不知道其方位。 不能知彼,這個仗無論哪位將軍都打不好。 周亞夫不給皇帝面子自有傳統,遠非一日。從細柳閱兵,直到不奉詔令救援梁國。但那都是在戰場,皇威不至,將令通行。上了朝堂之後,他的思路還沒有轉變過來,屢屢拂逆上意。其中第一件事,就是關於太子的廢立問題。 俗話說皇帝的長子,百姓的麼兒。但竇太后有點特別,很喜歡小兒子劉武,一直希望景帝死後,能讓小兒子也過過皇帝癮。景帝有次酒後失言,也隨口答應了這事。這個做法當然不靠譜,闔閭的經歷已經證明。 景帝娶奶奶薄姬的外孫女為皇后,是典型的包辦婚姻政治婚姻,因此兩人感情淡漠關係一般,薄皇后也就沒能生出太子。景帝最寵愛的慄姬搶先一步,生出長子劉榮,後來被立為太子,所謂&ldo;慄太子&rdo;。不是皇后親子,只能算&ldo;庶出&rdo;,有點遺憾,不算完滿。但景帝還是希望快點斷絕弟弟的念想:無論是誰,太子不能長期空缺。 不過劉榮的太子沒能坐穩。主要因素有兩點:外有強敵,內有疏忽。 內有疏忽,主要來自於慄姬。人一旦得寵,享有了資源佔據了有利位置,不肯相讓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性格脾氣也往往隨著增長。慄姬就有類似傾向。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皇帝的女兒叫公主,姐妹稱長公主‐‐劉嫖甚得母親竇太后歡心,出入宮廷暢通無阻;後宮佳麗因此經常走長公主的後門,希望她向天子引薦。長公主收了禮,自然也樂得做點人情,何況推薦的美人如果能讓皇帝滿意,也算是大功,於是經常成人之美。問題這對於誰都是美事,唯獨對於慄姬不是。慄姬得寵,長公主在竇太后跟前也得寵。強強聯合雙方應該都能得益‐‐壟斷出利潤嘛,於是長公主就想攀個高枝兒,把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劉榮。 沒想到慄姬一口回絕。 長公主是誰?你敢不給我面子?那好,咱們走著瞧! 此時宮中第二得寵的就是王美人。她從前結過婚,景帝在她身上喝的是二鍋頭。不過感情還不錯。就在景帝登基那年,王美人生出一位皇子,被認為是登基吉祥的證明。這位皇子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本名是&ldo;彘&rdo;。看來拿貓啊狗啊給孩子命名,賤名求長壽,歷史確實悠久。當時的人名,也委實奇怪:劉嫖,劉肥,韓頹當,現代人看來都要皺眉頭。 這個且不去說,只說漢武帝。這傢伙據說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漢孝武故事》有這樣的記載:&ldo;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r;樂為天子否?&l;對曰:&r;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l;&rdo;這話出自三歲小兒之口,委實令人驚奇。更令人驚奇的是,小傢伙記憶也相當出眾:&ldo;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rdo;當然,後人附會的成分居多,不可完全當真。神化聖化領袖也是我們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之一部分。不過無論如何,這個小傢伙一定比劉榮聰明,會來事,上話兒快,因此深得帝心。景帝給他改名為&ldo;徹&rdo;:徹者,透徹也。滿懷智慧,已達聖德。 從這裡我們已能隱約看出太子廢立的苗頭。 卻說劉嫖,在慄姬跟前跌了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