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3 頁)
暗度陳倉(2)
回過頭來再說漢軍。最便捷的棧道已經燒掉,漢軍又沒有翅膀,難道能飛越秦嶺不成?大將軍韓信對此胸有成竹。他派樊噲、周勃等人,帶領一萬多人,大張旗鼓地修復棧道,作出要進兵褒斜道的姿態。棧道這玩意兒,要在懸崖上鑿孔穿木,立柱鋪粱,燒起來順手,不過是一把火的事情,但要修復那就難了。章邯探聽到這個動向,隨即放鬆了警惕。道理很簡單,不到猴年馬月,棧道就別想修好。 然而章邯沒想到,這其中隱藏著天大的陰謀:韓信決心潛出故道,東入散關。他命令曹參為先鋒,消滅雍軍的零星抵抗,一舉拿下故道城,然而迅速推進到陳倉(今寶雞市陳倉區)城下。 章邯聞聽大驚失色。倉促之下來不及細想,趕緊提兵增援。他以輕車列陣,但被樊噲一陣猛衝,陣型大亂,潰不成軍。 這場戰爭,沒有開始其實已經結束。章邯在謀劃階段已經註定了敗局。倉促接戰,慘敗可以想見。他立足未穩,只好指揮殘兵,分別退到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韓信判斷,退往廢丘的是雍軍主力,退往好峙的只是章平帶領的一部。章邯久經戰陣,足智多謀,廢丘又是國都,城固難破。此時攻打,一時難下。若曠日持久,必將影響士氣。於是決定先攻好峙,爭取拔掉廢丘的這個戰略側翼。 韓信隨即指揮漢軍主力圍攻好峙,對廢丘保留少量兵力警戒。董翳和司馬欣得到訊息,趕緊派兵增援,三秦聯軍隨即沿渭水西進。敵變我變。韓信也調整部署,帶領主力阻擊三秦聯軍,雙方在壤鄉(今陝西武功東南)相遇。經過激戰,漢軍大勝,章邯無奈,只好再度龜縮排廢丘。 韓信隨即調兵遣將,四面開花。司馬欣和董翳勢單力薄,相繼戰敗投降,只有章邯負隅頑抗,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粒孤島。 大軍久屯堅城,兵家所忌。韓信建議劉邦,率領主力迅速出關,擴大戰果,自己帶領有力之一部,繼續圍困廢丘,保證後方。到公元前205年六月,廢丘攻防戰已經歷時十個多月,漢軍的戰略東進又遭遇重大挫折,劉邦幾乎全軍覆沒,孤身逃回櫟陽。時不我待,必須立即點殺。韓信命令樊噲掘開渭河河堤,水灌廢丘。渾濁的河水洶湧而來,泥築的城牆在大水的衝擊浸泡下相繼傾塌,漢軍隨後也聲勢洶湧地攻入城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章邯只好自殺。三秦由此平定。
木桶渡河(1)
韓信用木桶渡過的並非寒溪那樣的小河,而是黃河。那時的黃河可不像今天動不動就斷流,恰恰相反,水深流急,奔騰呼嘯,用木桶渡河,要冒相當大的風險。 這事發生在公元前205年。當年四月,劉邦率領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魏王豹、殷王司馬卯等五路諸侯,合計五十六萬大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地出擊彭城,打項羽的屁股。當時項羽正在齊地跟田榮較勁。經過外黃時,彭越又帶著三萬多人加盟,這樣劉邦麾下就有接近六十萬人馬。然而人數雖多,卻是烏合之眾,再加上劉邦攻下彭城後,每天都忙著置酒高會、坐地分贓,結果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得滿地找牙。他逃跑時慌不擇路,為了減輕車重,竟然把一雙兒女推下車子。若非夏侯嬰不顧利劍威脅,再把他們抱上來,那倆可憐的孩子,指不定會有什麼下場。 真正有福氣者,不會託生於帝王之家。 車子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騎兵。劉邦和夏侯嬰沒辦法,只好停車跟追兵搏鬥,漸漸落了下風。劉邦的對手是項羽的部將丁固。可憐這個看不起讀書人的村幹部,年齡已經四十有二,哪裡打得過丁固,只好告饒:&ldo;咱倆都是好樣的,幹嘛一定要互相為難呢?&rdo;此時劉老三已經不是村幹部,而是漢王。丁固見他這樣給面子,虛榮戰勝職責,於是引兵而去,劉邦這才揀條小命。 丁固的結局極富戲劇性。 丁固這人功不高官不大名不揚,但卻有個名高天下的好外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