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殿前司下設許多軍、營、衛,由武將任指揮使或都指揮使,殿前司總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各一員,也由武將擔任,但朝廷另派朝官任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作為代表朝廷掌管殿前司的最高長官。如果非要和現代軍製作個比較,殿前都點檢相當於中央軍委主席,殿前都指揮使則相當於三軍總司令,殿前都虞侯相當於總參謀長。
周世宗對文官系統也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除透過正常科舉選拔大批人才進入官員隊伍,還為在職官員開設專場考試,讓他們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篇,暢所欲言,既徵求意見又察舉人才。前一篇相當於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或者考研政治,也算是君臣談心,大家敞開心扉,不要老是疑神疑鬼,確定一個集中精力幹事業的姿態。後一篇則相當於申論或者業務課,考察具體業務能力。其中,比部郎中(刑部內設的一個司長)王樸的作文深得賞識,得以脫穎而出。
王樸提出:研究後晉、後唐失政的原因,重點就是離心離德,藩鎮在地方上形成了獨立,必須加強中央集權,才能保持國家統一。而就具體戰略,應該&ldo;從易者始,先南後北&rdo;。江南的南唐經濟發達,可以先攻取它相對容易的淮北並經常騷擾,削弱它的實力,之後再整體攻取。之後廣西、廣東都會歸附,再四面圍攻川陝,這時契丹佔據的幽燕也會自動回歸。唯有幷州(北漢)是必死之寇,可留待最後集中力量攻滅。
王樸因此策論脫穎而出,成為周世宗的股肱之臣,在他的輔弼下,周世宗設定規劃,大舉改革,國力蒸蒸日上。他們的改革包括重建組織機構、改革法律、勸課農桑等,大致和歷代勵精圖治的君王差不多,但有一條比較特殊,那就是廢佛。
中國從未進入過宗教社會,沒有形成官方宗教信仰體系,政府力量也絕少直接介入宗教事務,因此諸子百家得以長期在這片樂土上自由生存。但這種局面有賴於一個開放、包容的政權維繫,否則其中一個宗教過於強勢,就會擠壓其他流派的生存空間,繼而憑藉其強大的社會勢力反滲到政權體系中,其他民族多數都是這樣發展,所以往往形成單一宗教壟斷。而中國遇到五胡亂華和五代十國這樣的大亂世,政府力量急劇削弱,失去了平衡各宗各派的實力,長期的亂世更促使缺乏人身依附關係的中國民眾到寺廟尋求庇護,佛道等諸多宗教則會趁機出現富營養化。
中國政府本不干涉信仰自由,但宗教勢力過大一則威脅政權,二則擠佔社會財富,盛世或許尚可容忍,亂世則必須壓制。然而寺廟往往也會形成隱藏的領主體系,力量之強未必亞於朝中權臣或藩鎮軍閥,如果當政者沒有特別穩固的權勢和莫大的勇氣,必不敢輕易挑戰。整個五代,為奪權保命弒父弒君者大有人在,但為促進生產力而向宗教勢力宣戰的只有周世宗一人。
周世宗在五代後期即位,民生凋敝,寺廟卻香火鼎盛,佔有了不少田地,很多人又為避賦役而出家,擠佔了本就寶貴的勞動力資源。更要命的是佛寺喜歡鑄造巨大的銅像,在金屬貨幣時代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周世宗拆毀數千家寺廟,勒令數十萬僧眾還俗,並制定了嚴格的政府審批出家制度,嚴禁私自出家。很多電視劇中某人為情所困,於是斬斷三千煩惱絲,從此青燈古佛長伴一生。其實中國的和尚、尼姑都是政府核定了編制的,哪有想出家就出家的道理,不比考公務員容易啊!更重要的是周世宗熔毀了許多佛像,用於鑄錢。很多人批評他不近人情,尤其是熔毀佛像是對神佛不敬。周世宗笑著說:&ldo;我聽說佛祖有過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善舉,連真身都可以用來救人以急,何況這區區銅像呢?&rdo;說實話,這似乎有點哲理,或許是佛法的一層極高境界。不過後世佛教界似乎並不認同,將周世宗和唐武宗(李炎)、北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