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呂后從實力上壓制皇帝,從道義上壓制諸臣,並大力提拔呂氏族人,形成強大的呂氏後族勢力。呂后為控制皇帝,對親兒子漢惠帝實施高壓。關於這位悍母是如何從精神上虐待親子,諸如請他觀摩將戚夫人虐殺為人彘、強迫他娶自己的外甥女當老婆之類,要講清楚可以另寫一部專著,這裡就不多講了。已是成年的漢惠帝本來頗有志氣,很想將漢朝建設成一個偉大的帝國,然而在親媽的包辦下,終日以淚洗面,更無從過問政事,最後只能將自己放逐到聲色享樂之中,在位僅七年便駕崩,享年二十四歲。之後呂后立皇太子劉恭為帝,史稱西漢前少帝,呂雉晉為太皇太后。四年後,呂后廢黜前少帝並處死,立惠帝另一子常山王劉弘為帝,史稱西漢後少帝。四年後,呂后駕崩,她的十五年統治終結。客觀地說,這十五年宮闈之事不足稱道,但社會發展其實還不錯,尤其是蕭何、曹參為相,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被視為賢相典範。這一段時間經歷了三個皇帝,但太史公認為這三個都不是真皇帝,在《史記》中沒有為他們撰寫本紀,而撰寫了《呂太后本紀》。應該說呂后的統治還是比較成功,各派勢力表面上沒有發生衝突,但這全賴於呂后這個兼掌道義與實權的人來維繫,她死後各派必然失去平衡。
脆弱的權力真空
漢高帝駕崩前一年,身體極度虛弱,呂后其實已經開始攝政,剷除了漢初三大功臣:韓信、英布、彭越,震懾天下,剩下的功臣陳平、周勃等不得不臣服於這個強勢的女人。
呂后雖然強勢,但經過十五年苦心經營,呂氏後族仍沒能做到揚長避短。皇帝雖然被壓制,但名義上的帝位並未被篡奪;功臣們雖然暫時臣服於呂氏,但聲威猶在,丞相、太尉等要職仍由王陵、陳平、周勃等把持,呂氏族人仍然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呂后曾打算讓呂氏族人封王,右丞相王陵非常正直地說:&ldo;當年高帝殺白馬盟誓,非劉氏不能王,我們現在不能違背。&rdo;但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說:&ldo;當年高帝定天下,便讓劉氏封王。現在太后稱制,讓呂氏封王,有何不可?&rdo;呂后聽了很高興,罷免王陵,重用陳平等人。散朝後王陵悲憤地說:&ldo;當年大家和高帝歃血為盟,現在高帝不在,你們就違背盟誓,死後有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rdo;陳平回答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ldo;正直的當面爭論,我們不如先生,但保全社稷,安劉氏之後,先生就不如我們了。&rdo;王陵沉默不語。陳平等透過這種辦法保全了功臣集團暫時不被清理,呂產、呂祿等雖然獲得王侯虛名,甚至掌握了駐京禁軍,但仍未能染指丞相、太尉之職。
而陳平和周勃作為功臣集團的巨頭也越走越近,曾互贈五百金為禮,明確為牢固的同盟。呂氏本來掌握實權,諸臣也不敢公開反對太后,但呂后為呂氏封王,突破了漢高帝定下的非劉氏不能封王這個底線,恰恰促使諸臣聯合起來反對她。
大臣這個階層自古便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實力最強的一個集團,皇帝、人民或者其他勢力都只能用道義來壓制,使他們不能聯合。只要他們掌握了道義或者聯合起來,絕對沒有任何勢力能抗衡。呂后分封呂氏已經促使他們聯合起來,現在他們要等的只有最後一件事:呂后駕崩。因為呂后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太后,相當於國君,暫時掌握著道義,但廢除了分封世襲制,她不能再將太后身份移交給其他人,所以她一死,呂氏掌權的理論依據便消失了。
漢高後八年(前180),呂太皇太后駕崩,享年六十一歲。她臨終前以趙王呂祿為上將軍,掌握南軍;梁王呂產為相國,掌握北軍;以呂祿之女為皇后,並告誡他們:&ldo;大臣們都不服呂氏封王,一定要據兵衛宮,不能離開皇宮為我送葬,始終掌控好小皇帝,以免被人所制。&rdo;漢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