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就在這時,太祖的託孤重臣伊尹站了出來。
伊尹,生卒年不詳。《史記》稱其名為阿衡,伊是他受封的地名,尹是商初最高官職,相當於首相。但《孫子兵書》稱其姓伊名摯,阿衡才是官名,《呂氏春秋》也持相似的觀點。
據說伊尹本生於伊水(河南洛水的支流),後流落到有莘國當自耕農。伊尹研究天下大勢,認為夏朝必亡,他希望有莘氏能擔當起滅夏建立新朝的重任。為此他不惜放棄自由民身份,到有莘氏宮中去當奴隸。伊尹透過高超的烹飪技術獲得有莘氏首領的寵愛,卻不幸發現有莘氏與夏王同為夏禹後人,很難擔當革命領袖。經過繼續搜尋,伊尹發現商族領袖成湯非常適合作為滅夏的領袖,於是趁商湯迎娶有莘氏的一位貴族女子為妻之機,作為陪嫁到了商湯家。後來商湯發現這個陪嫁奴隸才能出眾,遂免去奴隸身份,伊尹逐漸成為重臣。
這段來歷極具傳奇色彩,不過可信度不高。《史記》提供了另一種說法,說伊尹精於烹飪,並結合神農氏的中草藥理論,發展出中醫藥湯劑工程,由此名聲大震。伊尹又精研三皇五帝、堯舜禹湯的治國之道,被有莘國禮聘入宮,擔任師僕,負責教育貴族子弟。這據說得到了甲骨文考據的驗證,如果包括甲骨文記載的話,那麼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教師便是伊尹而非孔子。商湯仰慕他的才名,五次前往力邀,才請得伊尹歸為輔佐。這顯然是三顧茅廬的故事原型,而且《呂氏春秋》《資治通鑑》都認可伊尹是中醫藥湯劑的發明人,此說可信度似乎更高。
根據零散史料判斷,夏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奴隸主將過多奴隸用於奢侈的家庭服務,承擔生產任務的自由民勞動力不足。而伊尹將大量奴隸投入到物質生產中,改善了生產力結構,推動了商族強盛。商朝建立後全國都採用伊尹的治國理念,一時欣欣向榮,伊尹樹立起崇高的威望,商湯駕崩後自然成為託孤重臣,大權在握。伊尹從有莘國當師僕起,就當慣了帝師,雖名為商臣,但商湯就把他當老師,到商湯的兒孫輩就更加尊崇。伊尹自稱先知先覺,要使天下人民後知後覺。不過當時硬體實在有限,別說什麼造紙印刷術,連成熟的文字都還沒有,所以先知雖親自兼任教育部部長,但商朝的文化科教事業似乎成就一般,大家依然是文盲,只是都知道了有伊尹這麼一位先知的存在。
當王位繼承人出現疑問時,連續輔佐了幾位商王的大先知伊尹的意見就非常重要,最終他的選擇是太丁的嫡長子也就是商湯的嫡長孫‐‐太甲。
這似乎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遊牧民族兄終弟及,最終又傳回給長兄兒子的樸真實模式,但聯想一下就行了,千萬別聯絡起來。商湯是立過兒子太丁作為太子,只是太丁自己不爭氣,死在了老爹前面,繼位的仍是商湯的兒子而非弟弟。至於帝中壬沒能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兒子,所以傳給了最有資格的侄子,仍是傳子的一種變通。可見太甲的繼位,恰是在維護父子相繼模式,而非遊牧民族的兄終弟及。
當然,如果要帝中壬自己行使權力的話,未必就輪得到太甲,這還是伊尹拿的主意。所以太甲能夠成為商太宗,著實應該好好地感謝一下這位元聖。
知錯能改是好太宗
帝太甲登基後,深刻認識到肩上重擔,全心全意做一個好首領。伊尹也盡心輔佐,連寫《伊訓》《肆命》《徂後》等幾篇著名的公共管理學論文,論述商湯(在他輔佐下)的治國之道。帝太甲虛心接受,君臣上下都非常和諧。據說前三年經濟增長,物價平穩,堪稱盛世,人民齊聲稱頌太甲是個好國王,伊尹是個好宰相。這時帝太甲有點飄飄然了,覺得老子這麼能幹,從小博覽群書,現在達到頂峰,往前三百年、往後三百年,沒人比我更優秀,我看了那麼多的人文社科書籍,為啥還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