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可是新鮮感一過,愈發感覺沒了意思,又想起了李和的那句話,『小孩子過家家面兒活』。
蘇明厭煩了這種不討好的活,後面這種擺局、碴架、拔份兒、盤道的活就都交給了後面幾個跑腿小弟,都是衚衕串子裡長大的,沒少進局子,只要借了勢,哪個不是人精。
拍板磚之前,兩夥人冷不丁的遭遇了,老頑主一般會會盤盤道,探一下虛實:「誰給你丫戳份呢?」
小弟一般會答「蘇明是我大哥。」
遇到撥蘇明份兒的頑主,小弟就會沒準接著一板兒磚就拍了過去。
幾個小弟做事不跌份,手段硬,慢慢搞出來了「四大金剛」的名聲,蘇明倒是始料未及。
蘇明看鬥得太兇,怕出漏子,自己趕緊出位,給他們定出規矩後,就隨便他們整了。
正所謂,居養體,移養氣,蘇明穿著打扮,倒是越發把自己當成了生意人,偶爾捧個人情場面,其餘時間都是安心掙錢。
李和看蘇明這麼大場面,開始有點擔心,後來看他還分得輕重,倒也放得下心了。李和也在想,很多事情,自己出面都做不成蘇明這局面,本地人和本地人打交道,大家都會按照衚衕規矩來。
要是李和冷不丁這樣的外人衝進去,即使再有錢,可在頑主眼裡或者大院子弟眼裡也就是個外地肥羊,人家真不興正眼瞧你。
地域歧視,地域抱團,自古有之,何況又是這麼驕傲的皇城根底下的人。
頑主也好,大院子弟也好,抑揚頓挫的京腔自身帶著語調上揚的特性,揚起來的身居皇城下的自豪,這種優越感生發出的自信,是其它城市人民不會具備的,或者需要多方努力修煉才能得到的,能分辨出先天與後天的明顯不同,先天的自信是一種多麼神奇的魔力。
李和倒是想過蘇明會不會跳開自己,另起爐灶,但是長時間的相處,這種信任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線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你有義務去信任另一個人,除非你能證實那個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受到另一個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證實不值得那個人信任。
第0054章 個體戶
年初結束上山下鄉,浩浩蕩蕩的知青大軍扎堆回城。他們面對的社會環境與當初全然不同。
找不到工作機會,找不到結婚物件,讓許多人苦悶。
許多農民也獲得了進城務工的自由,與返城知青爭奪就業機會。
城市中的待業人口越聚越多。
這些被社會丟擲正常就業領域的『閒人』,無奈之際操起了個體戶這個為社會所不齒的行業,可謂逼上梁山。
隨著1980年初,國家頒布了《關於城鎮個體工商業戶登記管理若干規定》,整日提心弔膽生活在投機倒把陰影下的個體戶們暫時鬆了口氣。
夏初6月,中央提出,「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展,不同經濟形式可同臺競爭,一切守法個體勞動者都應受社會尊重。」給了掘到第一桶金的個體戶一顆定心丸。
許多個體戶,都是在菜市場門口,尋一塊空地,在此地擺攤售賣一些蔬菜、日用品、小吃,衣服,鞋子,大多沒有什麼組織,也沒人管理。
甚至還有蘇明下面的二道販子公開賣起了手錶、計算器。
個體戶,最初就是待業青年、黑五類的代名詞,聽著刺耳,看著刺眼。
但偏偏就是他們,趁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年代,市場上物資匱乏,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搞著了大錢。
他們練攤、倒服裝、倒電器,把廣州的東西運回內地賣,就憑跑個差價,成了萬元戶。
而公務員的月薪也就七八十元。
與其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