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第1/2 頁)
按照規矩,主家找人挖墓坑,要給每個挖墓坑、填土的發煙敬酒作揖,發除穢紅包。
還要安排吃席,主人再一次給敬酒。
李和順手接了,哪怕於德華再不高興自己,這個規矩是不難破的,笑著道,「你於大老闆,不能這麼小肚雞腸吧?這不高興都寫臉上?坐,喝杯茶,我倒是對你的生意感興趣。」
於德華心裡冷笑,想沾我光,那是沒門,點著一支煙,然後將萬寶路煙盒向李和遞過去,笑著道:「咱倆能有什麼好談的?想去香港?哎呀,那我得好好考慮了。不過你這裡面的傢俱要是賣給我,咱也不是沒得商量。」
李和拜拜手,表示抽不習慣,自己點了根黃金葉,喜歡這種厚味大的。沒有接話茬,直接道,「聽說你是做服裝的?」
「自然是服裝生意。可跟你有什麼關係?」
李和也沒客氣地說道,「據我所知,在香港像你這樣的小針織廠,沒三千也有兩千了吧?生意不好做了吧?」
五六十年代香港製造業興起,像織假髮、車衣、剪線頭、裝嵌、串膠花其實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雖然經濟發展興盛,但是大部分服裝、紡織製造業出口份額都是被大財團所壟斷。
因此像於德華這樣的小作坊能喝點湯就算不錯了。
於德華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斥責道:「胡說八道,我的服裝可都是出口的。」
李和不屑地笑道,「能跟號稱非洲王的林百欣比?整個東非可全是他的衣服。能跟大亨羅定邦比?整個歐美市場他包圓吧。」
於德華倒是好奇李和知道這兩個人,畢竟從獲取資料和知識的渠道角度上,內地太難了,雖然這兩個人很有名了,「香港能有幾個比得上這兩個人的,你倒是見識不小。」
「深圳應該去過了吧?改革開放怎麼看?」
於德華有些不快,冷笑道,「有什麼看的,唯一的工業區就是蛇口,還到處是工地。其他都是破破爛爛。據說還發現了不少墓葬,我倒是去湊過熱鬧。」
「這幾天港督尤德訪問深圳這麼大的新聞你不會沒看吧?麥理浩去年就去過,隨後一大波港商就跟著去了。你打眼瞧瞧,大凡世面上的新鮮花樣,哪樣不是香港進來的?你看看深圳20層的電子大廈還有空位嗎?廣東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是不是李兆基蓋的?香港出口商會會長陳永棋是不是早在2年前就在內地投資紡織業?你看看深圳是不是天天24小時不停歇在蓋樓?可口可樂是不是已經進內地兩年了,還在擴大投資?泰國正大是不是也在擴大?兄弟你是坐寶山而不自知啊。」李和說完又拍了拍於德華的肩旁。
又繼續道,「哦,對了,那香港總商會會長叫啥?」
「霍英東。」
「那你再看看新聞,他是不是最近又去了廣東南沙?」
於德華聽這樣一說,倒是有了興趣,也不顧及顏面了,直接問道,「你的意思是?」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大陸政策已經開放,就像一座金山銀礦,晚了可就沒了,所謂先下手為強,萬不可錯過時機。知道大陸有多少人口嗎?知道有多大的市場嗎?」
於德華倒是真的心動了,但是還是疑惑的問道,「你跟我說這些你有什麼好處?」
李和見終於問到正題了,放下茶杯,手指輕叩茶几,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一字一句的道,「我跟你合作。」
李和講出了他的計劃,重點就是和於德華合夥做服裝生意。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個時候投資是最合適不過的。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留給李和折騰的時間不多了,這種熬時間,數日子過,讓他頗感煎熬。
關鍵國內開廠辦私營企業,難度很大,李和不想做這個出頭鳥。找家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