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懺的嗎?";即使是紅衛兵,當時造反的忠誠也無可懷疑。他們當年不準其他人";革命";,這些人早不必耿耿於懷了;沒有參加";革命";的也不必驕傲,你是沒條件,有條件,你也照樣會上。相逢一笑,都是噩夢一場。希望我們的上輩和下輩看人看己也作如是觀。
人類的善惡之分永遠存在,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表現。所以*輪到哪一屆遭遇上,表現也不會比老三屆強多少。王實味、胡風、章羅聯盟、50萬右派、彭黃張周、三家村。。。。。。遭到的是他們同輩人的含血噴人。可見,在適宜的條件下,那一屆也會如此。由此想到老三屆當年的狂熱絕非僅僅是他們獨特的群體素質所致,它可以追溯到更深的全民族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中去。于傑鼓吹的全民族的懺悔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我完全贊成。並不是不講是非,一鍋煮,做過的、沒做過的都站成一排,做檢討。
作為文學也好,作為史料也好,任何一個題材都沒有過時之說,反右也是老生常談了,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作為文學作為史料,難道不是第一流的?兩千年前的秦皇漢武,兩百年前的康熙乾隆不正演得熱鬧嗎?所以知青題材也永遠不會過時。但是水平有高低。低劣的作品就不必搞了,太多。
祝你們編輯成功!
這是十幾年前寫的文章,隨著歲月流逝,時移世易,有些東西起了變化,無悔派中人多有權勢人物,結為利益集團,就不能寬容了。我的看法也有變化。但這是談政治。不必在此談了。談文學,我以為無悔派高揚理想主義旗幟沒必要太認真。何況那也是當年的一種真實。豪氣干雲下鄉的人,不能說沒有。把自己在鄉下的作為概括為“知青精神”(我是真不知其內涵。大概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意思吧?)而歌唱,只要他沒說假話就應該有其表達的舞臺。而且我相信很多人是確有這種精神的。我沒有,我是鄉里混日子派。
63樓孟曉:“孟曉版主的疑惑也是大家的疑惑,……。因為自然規律我們這一代人總會離去啊!”——燕姐說得對:經歷過知青生活的文學家們,不但是責任重大,而且是責無旁貸呢!因為由親歷過的人來寫知青作品,比“圈外”的作家寫更具有發言權。我相信一定會出現比至目前為止的知青作品(如葉辛的代表作《蹉跎歲月》、梁曉生的《年輪》、*的《血色浪漫》等)更深刻、更感人、更出色的作品……//雖然自然規律是我們不可抗拒的,但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在達到一定的條件時就會出現它的“繁榮期”的。
64樓孟曉:“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我們有責任為社會為後代留下真實的歷史。”——五九兄說得好:“真實地再現知青生活”就是要求文學立足於客觀現實,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並忠實於現實生活,而不是繞開現實,躲避現實……我這裡的所謂“再現”,除前面所提的外,還指作家在其作品中對他所認識的客觀物件社會生活的具體描繪,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寫實,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現象的真實;在創作傾向上偏重於認識客體,模仿現實。亦即:除生活的真實外,還含有藝術的真實(虛構)在內 。
65樓椰風海韻:當年一起出工的回鄉青年,後來當兵至團級幹部的人問我:你下放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有知青經歷墊底,這輩子沒有我過不去的火焰山了!這不知算不算知青精神之一?
66樓二馬:是的!是的!海韻姐這話太熟悉了! 想當初我抱著孩子參加自考時,別人驚訝。可一位去我們知青點體驗過生活的專業作者老師馬上說:“吃過南鎮藥場苦的人,沒有什麼苦吃不下!”當時我一聽就淚如雨下;現在想來都還感慨萬千……
67樓天塵:孟曉、椰風、二馬好。各位,來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