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頁)
張母道:&ldo;我那日一早就去山上拾柴了,弄了大半個上午,把腰給閃了,在山上下不來。因為我一直沒回去,谷兒怕我出事來接我,我才回家。&rdo;
谷兒就是張大張谷。
岑氏道:&ldo;蘇秀秀出門的時候我正要開始準備午飯,飯做好沒多久爹就回來了,後來娘和相公都回來了,我一直在家裡,娘可以證明。&rdo;
宋卻道:&ldo;你娘和相公回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柴?&rdo;
岑氏一下怔住了,很努力地回想那一天的情形,最後還是沒回想起來,剛想搖頭的時候,張母搶道:&ldo;我那時候扭了腰,把柴火都丟了,谷兒來的時候見我受傷哪裡還顧得上柴火?最後是空著手回去的。&rdo;
宋卻看了張母一眼。她先前的回答裡,對細節的描述便太過繁複,如今又有些慌慌張張,自亂陣腳,話裡提到的張谷也讓他有些在意。
&ldo;你撿柴的地方在何處,距離洗衣服的岸邊有多遠?&rdo;
張母還沒來得及說話,岑氏便快人快語道:&ldo;就在那旁邊的山上,近的很。&rdo;
張母的手猛然握成拳,宋卻看見這個細節,愈發冷了下來。
在外守門的小丙突然跑了進來,道:&ldo;大人,張谷已經被帶回來了。&rdo;
第44章 屍骨含冤(二十)
張谷的個子不高, 但很壯實, 看起來是一個很沉默寡言的男人。他的家裡擠了這麼一堆官差,也沒能讓他的眉毛皺一下。張谷走進來只看了張母一眼, 而後就垂下頭。岑氏瞪了他一眼。
宋卻看見這場景,叫來小丙,在他耳邊囑咐了些事, 小丙應下後轉身又退了出去。岑氏和張母看了一眼退出去的小丙,張谷垂著腦袋毫無反應。
宋卻請張谷和張母帶路, 說是想要去張母當天拾柴的地方看看。
進來後一直悶悶的張谷開口了:&ldo;大人,讓我一個人帶你去吧, 我母親年紀大了。&rdo;
宋卻道:&ldo;這可不行, 我想看看你們倆能不能指出同一個地方。&rdo;
他的懷疑幾乎是明晃晃地放在檯面上了,但這句話很管用, 幾乎是一出口,宋卻就察覺到兩人陡然焦慮起來的心情。
宋卻裝作不知,卻生生插在兩人中間, 旁邊有多多名差役看守,讓兩人連個串列埠供的機會都沒有。
走到婦人們常去的洗衣服的河岸時,宋卻的心情明顯沉鬱起來, 唯一知道理由的小丙不在,長林縣的差人們在心裡驚異這位大名鼎鼎的檢驗官性情古怪。
宋卻站在河岸邊觀察了一會兒,岸邊有幾塊大石,連搗衣石都不用,很適合拿著搗衣杵直接在上邊洗衣服。石頭很平整, 比河水要高上一截,正好是取水方便,又不會被淹的高度。也是說河水要打上石岸很難,這大塊的石頭平整而不是平滑,想要人在上面打滑發生意外是很不容易的。
宋卻從地上撿起幾塊碎石,往幾個位置扔了下去,估量了一下河床的深度和河水的湍急程度。長石河的這一段並不湍急,但河床頗深,若將不會鳧水的人丟進去,怎麼掙扎都踩不到地。看水流的方向,還有往岸邊打的趨勢。
宋卻往後退了幾步,看見一旁有幾根廢棄的竹竿,雖然算不上整齊,但還碼在一塊,只有一根零散地丟在了旁邊。
宋卻退了回來,請張母帶路。
張母多有推脫,一會兒說當時光顧著撿柴火了,沒太注意路;一會兒又說那時候把腰給閃了,疼懵了。
宋卻全然不在乎,道:&ldo;沒關係,走到哪算哪。你平常都來這裡撿柴火,上山的路總有常走的吧?我們去山上看看。&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