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第1/2 頁)
「反正都要遷戶,索性多費些時間,遷到一個更合適的地方。」
蜚蜚這才抬頭看看他,心想他真是料事如神。
漁陽郡雖然是阿爹生意起家的地方,但經過這次水患和蝗災以後,茶葉價格暴漲,大夥兒看茶葉那麼貴,家家戶戶都開始種茶。
——兩年之後,茶葉反而比往常便宜數倍不止!生意並不好做,阿爹只得北上,在東都沬州跑了兩年。
「不錯,物以稀為貴,而茶葉在漁陽郡並不稀罕。」阿林對數字一向敏感,明白他所說的代表著什麼,便道,「那你覺得,最好遷去哪兒?」
阿瑾也沒有明確說哪個城市,只說:「往北。江二叔應該心裡有數。」
「那如果有可能,你要不要跟我們一塊兒去?」阿森心直口快,「你家不是在沬州嗎?不如跟阿爹說說,咱們就去沬州?」
阿瑾吃東西的動作頓了頓,看他一眼。
「我家不在沬州。」他說,「我只是在沬州走丟的,至於我家在哪兒,記不清了。」
「啊?」阿森無比同情,拍拍他的小肩膀,「那就別想了,反正你現在也跟著我們姓江,我家就是你家。」
這話說的無比豪邁,阿木和阿森也連忙應和,一人端著一碗湯,擺出大口喝酒的姿勢:「沒錯沒錯,今後,你就是我們四弟,江家就是你家。」
「對對對,」阿柔也端起一碗,與他們並在一處,無條件地接納他,「四弟。」
阿瑾倒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望向蜚蜚。
蜚蜚還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只學著哥哥姐姐的模樣,現盛了一碗湯,雙手舉著,喊了他一聲:「四哥,喝湯。」
懵懵懂懂的模樣,逗得哥哥姐姐們大笑起來,催阿瑾:「快啊,幹了這碗湯,咱們就是親兄弟。」
「想得美。」阿瑾盛了碗湯,自己喝了,「誰跟你們親兄弟。」
兄弟們連聲說他:「你這不夠意思啊。」
-
吃完晚飯,阿柔和蜚蜚將盒子還給了夫子,讓他幫忙還給林夫人。
十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給她們賠禮,她們卻不為所動,此等品格,足以讓趙夫子頓時對她們另眼相看。
「這樣罷,就先放在我這裡。」夫子說道,「明日我讓人給林夫人捎個信兒,看她能不能再過來一趟,到時候,你們自己同她說。」
這樣就最好。
阿柔想,她本人不來,怎麼讓她道歉?
「給夫子添麻煩了,多謝夫子。」阿柔說道。趙夫子便揚了揚手,讓她們回去了。
晚課一般不講新的課程,而是讓他們溫習鞏固,通常是有清心齋的弟子過來管紀律,同時指點這些小學童。
清心齋的弟子多半十七、八歲,大伯母家的春生和夏景兒今年剛好升進去。
按理說,清心閣是給準備科考的人讀的,夏景兒一個女孩子過去也沒什麼前途,可她一心向學,功課又好,加上暫時未尋到合適的夫家。
書院便提出,可以不收束脩讓她過去讀書,但兩年之後,她學成出師,必須要留在書院教女弟子。
通常,女孩子到了她這個年紀,很少有在外面拋頭露面的,一般在點墨軒學兩年四書五經,心便不在課業上了。
而夏景兒不僅學成,文章還寫的非常好,實屬難得。書院自然也想留住這樣的人才。
如此一來,兩年之後,書院便能夠開設專門的學堂給女弟子讀書。
此舉於書院而言,百利而無一害,自然能夠推行起來。
於夏景兒而言,不花錢就可以讀書,她自然是一萬個願意。
年前與家人商議後,儘管大伯覺得女孩子還是要儘早找個夫婿,但看在不花錢讀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