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第1/2 頁)
過去七年,織造局交內帑一百七十萬匹綢緞,但實際織綢三百萬匹, 將近一半被織造提督太監和當地歷任官員私吞。
若宮中還要綢緞, 只能從織造局&ldo;借&rdo;。
先前局勢不穩, 上頭爭權奪勢, 說來奇怪,竟無人察覺其中貓膩,更別提查帳。
一來二去,皇帝窮得要死,這幫碩鼠富得流油。
若不是德嘉帝急著要銀子花,還沒人想起這一茬。
竟是無官不貪!朱嗣炯看著孫耀宗的供詞,氣得踢翻了書案。
臨近清明,陰雨連綿下個不停, 寒煙暮雨, 哀柳啼鴉,給這六朝金粉地添了幾分淒涼景象。
靖江郡王的雷霆手段, 又給金陵城蒙上一層肅殺之氣。
孫耀宗被抄家。
織造局被查檢。
王泰被關押。
大大小小的官員抓了近百人,衙門的枷鎖都不夠了。
一時間,朱嗣炯從花花公子哥變成為冷麵鬼判官,搞得是人人自危,噤若寒蟬。
不只是金陵城, 還涉及到江浙官場。
據說,浙直總督的名字都進了靖江郡王的名冊!
浙直總督宋祥,內閣首輔高敬最為倚重的門生,先皇曾說他是個&ldo;能臣&rdo;,幾次嘉獎於他。
朱嗣炯一心要辦他,為了查此案,也為了查高敬。
呂秀才提出異議,&ldo;宋祥一直主持東南沿海抗倭之事,現在沒人能代替他,還是不要動的好。至於高敬,郡王爺未掌大權,不宜與其為敵。&rdo;
朱嗣炯心有不甘,但呂秀才接下來的建議,讓他更惱火。
不但不抓宋祥,連被抓的官員,只要他們能如數交還貪墨銀子,就能減輕罪責。
呂秀才勸他,朝堂幾經動盪,好容易才消停,新皇剛登基,藩王們都在觀望之中,此時首要是穩定局面,安撫人心。
還有一點,呂秀才陰晦提醒,王泰拿的銀子最多,卻沒在他家抄出一兩,若是他往先皇身上一推,難道還查先皇嗎?
畢竟王泰是先皇指派的,誰知道其中有什麼事。
且,官場的舊疾沉痾,豈是一案就能清除的?
吏治腐敗,這是根本的弊端,要扭轉貪墨的風氣,必要上位者決心而行才可。
朱嗣炯沉默良久,未做決定。
出了議事堂,外面仍下著牛毛細雨。
朱嗣炯未叫打傘,他抬頭看看天,讓臉上被澆灑更多的雨水,沒由來地嘆了口氣。
他一路淋著雨尋到萬碧那裡。
瞧他憂心忡忡的樣子,萬碧就知道他遇到了難以決斷的事。
她用細棉布給他擦著臉,聽他絮絮叨叨說了一通。
萬碧柔聲道,&ldo;官面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我想做事和吃飯一樣,飯,要一口一口吃才吃得飽,做事呢,自然也要一樣一樣做才能做成。&rdo;
&ldo;你說我想一口吃成個胖子?&rdo;朱嗣炯笑了,敲敲額頭,&ldo;我是有些心急了。&rdo;
萬碧看他面上有了笑,略略鬆了口氣,回身拿出個木匣子,&ldo;昨個兒宋夫人求見,給我一些東西,你瞧瞧?&rdo;
&ldo;哪個宋夫人?&rdo;
&ldo;浙直總督……&rdo;
話音未落,朱嗣炯騰地起身,迫不及待開啟匣子。
裡面是一封書信,一疊銀票。
朱嗣炯一目十行地看完書信,呆了呆,又仔仔細細讀了一遍,末了,將那信擱置一旁,端然默坐一言不發。
他心裡已是掀起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