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3 頁)
&ldo;七七憲章&rdo;
組織成立後,廣泛開展活動,繼續進行徵集簽名,為時不久,簽名者已達1200人。
&ldo;七七憲章&rdo;
組織的發言人哈韋爾一面加強同國內的教會勢力聯絡,一面同波蘭持不同政見者進行秘密接觸,遇有適當機會,即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
在布拉格組織遊行示威活動,影響日益擴大。
這時期,捷共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加劇,胡薩克處境更加困難。
1987年12月17日,胡薩克在中央全會上辭去中央總書記的職務。
暫時保留中央主席團委員和共和國總統的職務。
米洛什。雅克什被推選為捷共中央總書記。
18年的胡薩克統治至此結束。
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四章&ldo;進入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階段&rdo;的羅馬尼亞
第一節 三個五年計劃(1971~1974、1976~1980、1981~1984)的制定和執行情況
關於在羅馬尼亞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並創造條件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羅共的理論觀點和政策是逐步形成和明確起來的。
德治執政後期,由於194~1960五年計劃結束時,農村中的富農階級已被消滅,在羅馬尼亞人剝削人的現象已不存在,於是羅共宣佈&ldo;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已在羅馬尼亞建成&rdo;。
1960年羅共&ldo;八大&rdo;
制定了新的五年計劃(1961~1964)和十五年的遠景規劃,提出此計劃結束時,羅將大體上完成社會主義建設,而到1974年就可徹底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並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
1964年德治去世後,齊奧塞斯庫繼任黨的第一書記。
1964年齊在羅共&ldo;九大&rdo;的報告中說,1961~1964年五年計劃的完成,社會主義在羅城鄉已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整個經濟中建立社會主義關係的過程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現象永遠消滅了,羅已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但是當時並未對這個新時期提出明確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4
說法。到了70年代,才逐步明確說,在統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建成之後,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已經全面實現,羅仍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創造條件,必須要經過一個使羅馬尼亞的經濟有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即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這一階段要延續幾個五年計劃的時間。
1974年羅共舉行11大時,齊指出,&ldo;從1971年起,羅馬尼亞已進入了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rdo;
,這個階段需要20~24年的時間。
同時還說,1976~1980年五年計劃完成後,羅就不再是發展中國家,到190年,羅將大體上建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
為實現這個目標,從羅共10大至12大,先後制訂了三個五年計劃,並設想經過這幾個五年計劃,為在羅大體上建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實踐證明,羅共的這些理論、計劃和設想是不符合羅的實際情況,急於求成,因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計劃難以完成,經濟陷入困境。
這三個五年計劃的共同特點是追求&ldo;三高&rdo;
,即高速度、高指標、高積累。三個五年計劃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ldo;五五&rdo;計劃(1971~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