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這次代表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蓋萊克繼續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雅羅謝維奇未能進入政治局。不久,他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62
辭去了部長會議主席職務。
2月18日,議會任命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愛德華。巴比烏赫為部長會議主席。雅羅謝維奇作為前一段工作錯誤的&ldo;替罪羊&rdo;而被免去黨和政府的高階職務,但是他的離去,沒有能避免危機的爆發。
1980年7月1日,波蘭政府決定提高肉類銷售價格40~60%。當天,東南部熱舒夫省的小城市米耶萊茨一家交通裝置廠的工人首先舉行罷工,抗議肉價上漲。次日,華沙郊區烏爾蘇斯拖拉機廠工人罷工,華沙鋼廠和羅茲的一些工廠也發生罷工。
7月16日,盧布林市的工廠、企業和鐵路工人舉行罷工,封鎖了盧布林的鐵路線,使鐵路交通中斷了4天。
政府派一名副總理同工人談判,答應增加工資14%,即每人增加40~600茲羅提(合13~20美元)。
當時波蘭職工的平均工資為400茲羅提(合170美元)。罷工浪潮迅速蔓延,很快擴大到全國。
1980年危機‐‐波蘭戰後的第三次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同前兩次危機不同,在第三次危機中,波蘭黨和政府面對的是有組織的政治反對派。反對派得到天主教會的有力支援,還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幫助,使波蘭政局發生急速變化。
1976年9月,第一個反對派組織‐‐保衛工人委員會成立,它的核心人物有雅採克。庫龍、亞當。米赫尼克、楊。
約瑟夫。利普斯基等。
1977年3月,萊舍克。莫楚爾斯基等人組織了&ldo;保衛人權和公民權運動&rdo;
,同當時美國總統卡特領導的旨在反對社會主義國家的&ldo;保衛人權運動&rdo;
遙相呼應。
這個組織不久因內部意見分歧而瓦解。
1979年9月1日,莫楚爾斯基組織了獨立波蘭聯合會。
1978年,在格但斯克等沿海
86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城市和西里西亞、華沙等工業中心出現了自由工會。以萊赫。華勒沙為首的格但斯克自由工會成為這次罷工運動的核心力量。
從1980年8月14日起,罷工由分散、自發轉向聯合,罷工者不只提出經濟要求,而且提出了政治要求。
8月14日,波蘭最大的造船廠‐‐格但斯克列寧造船廠工人舉行罷工,成立罷工委員會,推選華勒沙為罷工委員會主席。
8月16日,格但斯克‐‐格丁尼亞‐‐索波特&ldo;三聯城&rdo;
21個工廠工人成立廠際罷工委員會,推選華勒沙為主席。
8月18日,什切青的罷工工人也成立了廠際罷工委員會,推選馬裡安。尤爾奇克為主席。庫龍、米赫尼克、馬佐維耶茨基、蓋萊梅克等人被聘為罷工委員會的顧問。
三聯城廠際罷工委員會提出了21項要求,除了提高每個職工每月工資200茲羅提,作為對物價上漲的補貼等經濟要求外,主要是同意建立獨立於黨和政府的自由工會。
波蘭黨和政府接受了前兩次危機的教訓,沒有對罷工工人使用武力。
8月18日晚,蓋萊克發表電視講話。他表示同意罷工者提出的經濟要求,對工會中央理事會的工作進行了批評。他呼籲工人停止罷工,透過政治協商擺脫危機。
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