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3 頁)
根據阿爾巴尼亞官方公佈的材料,&ldo;二五&rdo;
計劃超額完成了,特別是工業、運輸業、基本投資和基本建設的任務都大大地超額完成了。
4年零9個月就完成了工業總產值,1949年就達到了規定要在1960年達到的工業生產水平。1960年工業總產值比1944年增長12倍,比1938年增長24倍。
1960b年,工業佔國民收入的40%左右,工業生產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63%(原計劃為14%)。
4年建成43個工業專案。
1960b年的農業產值比1944年提高了24%,耕地面積擴大了13%。
除小麥外,各種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都有了提高。農業生產的平均增長率為9%。
二、強化公有制和加速農業合作化自勞動黨&ldo;一大&rdo;起,特別是進入40年代以後,由於片面強調國家生活中政治和思想意識因素的作用,顛倒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辯證關係,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不顧本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廣大群眾的承受能力,急於超越社會發展階段,力圖儘快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正是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1944年12月中央全會決定加快農業合作化速度,1946年把農業合作社的數目增加一倍。
結果,僅1944年12月至1946年4月14日就新成立合作社376個。
1946年底,全國農業合作社總數
2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已達881個,佔農戶總數的319%、耕地面積的286%。
1946b年4月,在黨的&ldo;三大&rdo;上,霍查把解決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問題確定為&ldo;二五&rdo;計劃期間的基本任務。他認為,&ldo;過渡到對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一新階段的政治、組織、經濟的一切條件已經具備&rdo;
,1從而宣稱&ldo;第二個五年計劃將是……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集體化的五年計劃&ldo;
,2要求到1960年在全部平原地區和部分丘陵地區實現集體化,在山區主要建立共耕社和畜牧業合作社。這樣,實際上採用行政命令和群眾運動的手段,1947年在全國農村形成了一個農業集體化高潮。
1949年底,全國已有農業合作社1829個,佔農戶總數的719%、耕地面積的831%(&ldo;二五&rdo;計劃原定70%)。
據b此,阿爾巴尼亞宣佈提前一年基本上實現了農業合作化。但是,勞動黨不給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本身一點喘息時間,在1949年初就提出要把以村為單位的小社合併成幾個村聯合組成的大社。
與此同時,阿爾巴尼亞還把城市的消費合作社和農村的供銷合作社全部併入了國營商業系統,從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同時,把個體手工業者組織起來,成立了手工業合作社,把私營小商販組織起來,成立了合作商店。
就在這基礎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宣佈,已經基本上消除了多種成分的經濟,並代之以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
它
1《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歷史》,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90頁。
2霍查在勞動黨&ldo;三大&rdo;上作的工作報告,1946年4月24日,地拉那1946年版,第64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2
還宣佈,1960年,社會主義成分佔工業總產值的99%,佔農業總產值的80%,佔批發商業的10%,佔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