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反對對過去錯誤的批評。與此同時,黨內一些人還想讓納吉進入政府,把10月事件視為民主的人民運動並要求蘇軍撤走。
上述情況,尤其是&ldo;左&rdo;
傾思想的幹擾,增加了執行新政策、新任務的艱巨性。
整頓黨的隊伍是一項首當其衝的工作。
事件剛剛平息,重建黨的各級組織和機構的工作立即上馬。匈黨解除了格羅等12名前領導人的黨內職務,不允許拉科西時期犯有嚴重政治錯誤或罪行、在匈牙利事件時進行屠殺、搶劫、投機或參加恐怖活動的前勞動人民黨員轉入新黨。強調貫徹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
1947年6月匈黨全國代表會議的召開標誌著黨的重建工作的完成,結束了黨中央的臨時性質,卡達爾正式當選為第一書記。會議要求加強黨在思想、組織上的團結一致,同時開展對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鬥爭,&ldo;永遠不讓黨向右或向左偏離正確的道路&rdo;。
半年時間,重建的黨已團結起346萬黨員的隊伍。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947年10月b匈黨中央作出《關於在社會生活和國家生活中安置工運老同志的決議》,並先後恢復幾批有名望的前社民黨、勞動人民黨黨員的黨籍。
1961年匈黨又成立特別委員會,重新審理冤案,予以徹底平反。
1962年8月匈黨中央作出《關於結束個人崇拜時期對工運人士的違法案件的決議》,決議完全恢復被無辜處決者和190名受誣陷者的名譽,開除拉科西、格羅等24人出黨,規定違法案件參與者不得在內務、司法和黨紀部門工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61
作。
卡達爾領導集團從事件中吸取的重要教訓之一是,不重視取得群眾信任是&ldo;最根本的錯誤&rdo;
;沒有群眾的支援,無產階級專政就不能存在。鑑於此,匈黨臨時中央成立伊始就提出,不斷鞏固工農聯盟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要求剷除過去在黨同國家機關和其他社會團體關係中實行的有害作法。
1947年匈黨全國代表會議確立了黨在政治上領導國家機關、經濟機構和社會團體,黨的領導作用透過在那裡工作的黨員來實現的原則;並提出透過群眾組織與群眾保持聯絡是密切黨群關係的一種特別重要的形式,重視發揮工會、新成立的共青團等各種群眾團體的作用,發揮愛國人民陣線的作用。
匈黨還先後研究、制定了對待工人、農民、知識只分子的政策,對待各種群眾團體的政策,以及文化教育、意識形態工作政策。新領導改變工作作風,重視使用說服動員辦法,以實際成果贏得信任。各級領導經常下基層進行宣傳解釋工作,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絡。經過一番努力,新政權贏得了民心,在1948年舉行的事件後首次大選中,984%的選民參加投票,b996%的選票投給愛國人民陣線提出的候選人。
b確立新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制度是撥亂反正的又一重要領域。
1946年12月匈黨臨時中央決議提出,經濟政策必須建立在本國的經濟條件和特點之上,強調經濟政策的主要問題是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在1947年全國代表會議上,卡達爾進而提出經濟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不斷發展生產力;集中管理的過火作法必須消除,必須發揮地方的獨立自主精神,但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必須是集中的。會議決議把保
6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證建成沒有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透過不斷發展生產力保證滿足勞動者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定為經濟工作的兩項基本目標。決議表示將繼續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大力發展最適合本國條件的工業部門;在發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