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2 頁)
從一開始起,凱澤在造船工業上的奇蹟就使他成為傳奇式人物。從安裝龍骨到交貨的時間原來要兩百多天,他一開始就把一艘萬噸級自由輪的平均生產時間減為四十天。到了9月份,也就是戰爭爆發後的第十個月,他就創造了世界紀錄,一萬噸自由輪&ldo;約翰&iddot;菲奇&rdo;號,在安裝龍骨後僅僅二十四天便下水了。而那時候,他在大西洋已建造了一百艘輪船。這還只是開始。到了1944年,他每一個星期就有一艘護航航空母艦下水‐‐他和他的同業們可以在十七天內便把整條貨船建造出來。1945年的頭二百一十二天,他們完成了二百四十七艘這樣的貨船,一天不只完成一艘。但是這時凱澤早已在矚目於別的方面了。他在華盛頓提出,如果他能製造自由輪,為什麼就不能造運輸飛機呢?他立即陷入政府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的重圍,他們都說他的計劃是不可能的。但他的一生,乾的都是被認為不可能的事。而這一次他又多了一個合夥人霍華德&iddot;休斯。凡是凱澤幹過的事,休斯幾乎都幹過,而且還創造過一些世界飛行紀錄。1942年末,他們兩人達成協議:每人投資一半,獲利也是兩人對分。
凱澤和休斯都是天賦神佑的人才,很快就聲譽雀起。但是最好還是把他們當作時代的代表。生產奇蹟是由千萬個幹勁十足的經理人員和幾百萬工人造成的。他們有些是熟練的老工人,有些則是來自廚房或商店櫃檯的年青女人。美國的資源和美國的自由把他們團結起來,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這一點無論是日本天皇的神威,墨索里尼的口才,或阿爾貝特&iddot;施佩爾【阿爾貝特&iddot;施佩爾,當時納粹戰時生產的負責人。‐‐譯者】的組織生產的天才都是不能比擬的。當然,對現在這些在超音速飛機轟鳴聲中長大的一代人說來,有些奇蹟看來似無驚人之處。比如說,七十年代的空間飛行設計人員,很容易就會把b-17飛行堡壘看成是老古董,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ldo;斯佩德&rdo;式或&ldo;德哈維蘭燈蛾&rdo;式飛機一樣。可是在四十年代初期,b-17就是很大的技術成就,是在那時條件下最好不過的東西。如果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武器已經變為陳舊過時,這也無損於那時在那裡辛勤勞動的人們的功績,他們跟克魯伯工廠,菲亞特工廠,三菱工廠裡同樣拼命乾的工人們相互競賽而壓倒了他們。
要對美國軍事生產有個正確的瞭解,我們就要注意下面的事實:1940年5月10日,當德國軍隊沖入低地國家和阿登高原【法國東北部、比利時南部和盧森堡。‐‐譯者】時,那場歷史馳名的閃電戰,是在三千零三十四架飛機,二千五百八十輛坦克,一萬門大炮以及四千輛卡車的配合掩護下進行的。但在法國崩潰之後五年內,美國卻製造出:
『軍用飛機 296,429架
坦克(包括自動炮) 102,351輛
大炮 372,431門
卡車 2,455,964輛
軍艦 87,620艘
貨船 5,425艘
飛機炸彈 5,822,000噸
小武器 20,086,061件
小武器彈藥 44,000,000,000發』
1943年末在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元帥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