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精絕榫卯(求月票!!!)(第1/2 頁)
戲服並不算少數,都陳列了起來,供人觀賞。
看了一眼,錯落有致,幾乎是大部分的戲服都能夠在這裡找得到。
無論是什麼生旦淨醜的,甚至是龍套的服飾,和一些日常的著裝,這裡都齊活著。
甚至在下方的展示牌裡還能夠看到其中的出處是什麼。
有的是一些採購員買來的,或者從民間收購,或者是一些舊的戲院,在解散之前,用這些東西,換了一筆錢,好各奔東西。
想想,唱戲的也挺苦難的。
繼續往裡面走。
接下來的,就是一些戲臺了。
古香古色的戲臺,看起來極為的壯觀亮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名擔吧?”尹航看到最中央的一個小戲臺之後,眼神一亮。
“好眼力!”郭館長豎了個大拇指。
姜然,“”
好什麼眼力,堂名擔三個字在那塊不是寫著呢麼。
如果是這個好眼力的話,那沒事兒了。
在展示牌的下面還有著介紹。
是這堂名擔的歷史。
“堂名”。
是民間藝人在普及崑曲中形成的一種坐唱演出形式,由音樂演奏和崑曲清唱組成,一人身兼多職,既要唱又要演奏。
多在婚喪嫁娶,店鋪開張的時候,唱幾句崑腔徽調,一二戲文,圖個喜慶和彩頭。
堂名擔的歷史並不久遠,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方才打造,雕琢出來的,堂名擔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戲臺。
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古代轎子一樣,卻比轎子大一些,長款大概兩米半,高三米,大致相當於現代一層樓從地板到吊頂的高度。
而且兩面空出來,一面演員走進來,一面面對觀眾。
其他的部分,大多數都是鏤空的。
這樣的話,在除了正對著的部分,其他的視角來看的話,都是朦朧的,也有著一種別樣的美感。
“榫卯結構?”姜然微微驚訝。
不過想想,倒是也正常,古代的種種木質結構,對於榫卯的應用太過廣泛了。
幾乎不用一根釘子。
“對,戲臺整體就是由榫卯結構構成的,以前班主將它拆卸開來,然後放入箱內,由人擔著,所以叫堂名擔,然後,到了唱堂會的時候,再放到主家的客廳裡,組裝成戲臺,演員就坐在裡面唱戲。”郭館長笑著介紹道。
神色這一次是真正的自豪了起來。
堂名擔,作為鎮館之寶,雖然是一個簡約的戲臺,但是卻並不簡單。
精絕的榫卯,從古綿延至今。
崑曲作為傳承了六百年的寶貝,也會有相應的傑出創造與之相襯,堂名擔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曾經,寶和堂的班主就是挑著這樣的戲臺,行走於世家大族,尋常巷陌,將崑曲,帶給了千家萬戶。
對於林曼和尹航老師兩人來說,雖然聽著很震撼,但是,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因為這裡的戲臺太多了,有些裝飾,甚至比這個還要華麗很多。
聽了介紹之後,也只覺得很奇異,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情緒。
但是,聽在姜然耳中,則是不吝於一件稀世珍寶。
榫卯,可以拆卸重灌的榫卯結構?
這是什麼神仙創造的!
榫卯,他並不陌生。
建築的開啟,讓他有了大量的榫卯的基礎知識。
榫卯大多數都是燕尾槽,也就是像燕子的尾巴一樣,扣入到了裡面,就像是機關一樣張開,嚴絲合縫,除非損毀,不會再有絲毫的動盪了。
這,可拆卸的榫卯,絕對是巧奪天工!
姜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