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衛青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個問題:&ldo;將軍,如果您是金軍將領,處在現在的情形下,您會在何處防禦?&rdo;
吳明心中一凜。
這是一個很常用的辦法,他也經常用,為了猜測金軍的所在,他也不止一次變換角度,站在金軍將領的立場上想過這問題,但他實在沒有想到在朱雀山佈防。
&ldo;你說說你的想法,不要問我。&rdo;吳明不想讓衛青知道自己其實早就這樣考慮過,只是沒考慮到這個地點。
衛青只好細細的講起來:&ldo;金軍前次大敗,不但兵力上不足,而且糧草給養也不足,更大的問題是一時沒有足夠的船舶來運送。。。。。。&rdo;
吳明啪的一拍巴掌。他懂了!
雖然衛青的話才說了個開頭,但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之所以衛青考慮到了朱雀山而他沒有想到,原因正是他在思考問題時遺漏了一條:金軍後勤供應不足!
他只是考慮金軍在現有的人力物力條件下該如何佈防,這種佈防當然是要攻守兼備,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但如果考慮到金軍的後勤供應不足問題,那麼至少會解決一個問題:右路金軍的佈防,是不會找一個攻守兼備的地點的,因為他們現在根本無力在右側進攻,他們要找的是一個絕對利於防守的地點,在大量士兵被漢軍殲滅,糧草不足,後勤供應不上的前提下,首先應當保證左側能夠用最少的人力守得住,在正面和右側才可能考慮一下是否反擊的問題。
所以,第一,這個佈防地點不能離開金軍的主力,否則要麼孤立無援,要麼被漢軍繞過,佈防也就沒有意義了,第二,這個地點必須是漢軍繞不過而又易守難攻的地點。這種地點,平原是不必考慮的,最好的選擇是險峻的山地。
能夠滿足這個條件的,的確只有朱雀山。
朱雀山的位置正在金軍主力的側後方,要想從側面攻擊金軍,就必須首先拿下朱雀山,否則漢軍的側面反而會受到威脅,而此山既然在金軍主力的側後方,自然無法繞得過去。更重要的是,此山山雖不高,卻極為險峻,易守難攻,所有這一切,都符合金軍的要求。
簡單的說,右路金軍要收縮防守,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朱雀山!
衛青被吳明的拍掌動作弄糊塗了,一時不知是不是應當繼續說下去,愣愣的看著吳明。
吳明笑了笑:&ldo;衛青,你的判斷不錯,我明白了。的確應當是朱雀山。好,我們不必再這麼磨磨蹭蹭的了,明天我們就直奔朱雀山!&rdo;
如果從地圖上看去,左路漢軍的行程並非一條直線,漢軍先是筆直的向東行進,然後突然把方向轉了一下,變成了東北方,目標:朱雀山。
漢軍抵達朱雀山時,天色已晚,果然不出所料,金軍的確在這裡佈防。吳明不顧疲勞,剛一安營就叫上一眾將校去檢視敵情。
正文 第四十七章 金軍的援兵
一眾將領跟著吳明走出大營,立刻就有好幾個將領吸了一口冷氣。
好險峻的山!這山的絕對高度大約在三百丈左右,左右兩側高高聳起兩座山峰,那山峰如刀劈斧砍一樣,即使金軍也無法攀到頂上,只能在半山腰處紮營,兩個山峰就好象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隻有山腳下有一段平緩的地方,自十丈左右高度開始,山勢急劇變陡,兩側迅速向中間收縮,越往上越窄,到了百丈左右已經只有底部的一半寬了。兩個山峰中間都有石頭階梯向上,那石頭階梯一開始還是一階一階向前延伸的,但到了三十丈左右時,臺階已經幾乎是重疊的摞起來。到六十丈左右,僅憑臺階已經無法攀登,兩側開始出現了鐵鏈,以防有人一個後仰就會從六十丈的高度上直接摔下來。
在兩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