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李世民看看三人,笑道:&ldo;今天是怎麼啦?你們是約好了的是不是?怎地說話全是這種調子?&rdo;
房玄齡正色道:&ldo;實在是大王太輕視自身安危,每每不顧一切的犯險殺敵。自徵討王世充以來,大王至少已有三次身陷險境,幾乎喪命,每次都令我們驚駭欲絕。大王再這樣不自重,我們真的會沒有戰死沙場,反倒驚駭而亡,落人笑柄了!&rdo;
李世民大笑道:&ldo;你太誇張其辭了!戰陣之上有些兇險那是免不了的,卻也不至於象你說的那樣可令人驚駭而亡吧。&rdo;
&ldo;我們確實沒有誇張!這三險中,第一險是去年大王竟單騎窺探敵營,被敵軍發現,一追一趕的逐入深山之中。幸好天佑我大唐,被少林寺的武僧覺遠、緊那羅等十三人遇上,這才合力擊退追敵,保得大王平安。第二險是大王在慈澗之戰中,只率少數騎兵就出外偵察,與鄭國大軍突然相遇,陷入重圍。後來雖然突圍而出,大王已是血汙塵土滿面,以致回營時守軍不能辯識,幾乎把大王當作來攻的鄭軍來抵擋,這豈不驚險?第三險是昨天大戰,大王亦不該自充前鋒,深入敵陣,致使……&rdo;說到這裡,房玄齡忽覺失言,急忙剎住話頭。
昨天李世民遇險,除了他不該自充前鋒外,更主要的還是李元吉故意在關鍵時刻敗退下來。房玄齡早聽說昨天大戰之後,李世民已與李元吉大吵一頓,心情惡劣,一天都沒見人。今天他好不容易才平復下心情來,自己卻一不小心又提到這件事,只怕李世民又要勃怒若狂、暴跳如雷了。
卻見李世民神情寧定,道:&ldo;打仗要取勝,靠的終是將士效命。王世充為使鄭兵有進無退,在陣後以刀斧手押陣。這種法子只招怨恨,並不能真正驅使士卒為他那大鄭帝國拼命。我身先士卒,也只是為了激勵我軍戰士心甘情願的衝鋒陷陣罷了。&rdo;
房玄齡聽他語氣雖是凝重,卻並無焦躁暴狂之情,心中暗暗鬆了口氣。
那邊長孫無忌道:&ldo;大王勇冠三軍,賊眾雖強,終是難以傷及大王的。只是日後還是應該多帶些扈從保護,也好教我們不必太過擔心,以致要驚駭而亡了。&rdo;三人之中終究是長孫無忌對李世民的脾性摸得最清楚。他知道李世民為人爭強好勝,又喜炫耀自己的武勇,要他打仗時不沖在前頭,那是不可能的。倒不如順他心意,又可乘機以示忠心,豈不更妙?
果然李世民大感欣慰,道:&ldo;好,你們也是關心我,我豈有不知?我以後會加倍謹慎的了。嗯,如晦兄,我讓你去探聽尋相那些劉武周的降兵為什麼會逃走,這件事辦得怎麼樣?&rdo;
杜如晦本來還想再勸李世民不要輕身犯險,但聽他已轉了話題,只得順著他的問話答道:&ldo;尋相等降兵以前在劉武周手下時胡作非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歸降我軍後,我軍軍紀嚴明,他們受不了這種約束,因此頗有怨言。後來洛陽久攻不下,那些士兵都是代北人,思鄉心切,是以紛紛叛逃。聽說尋相臨走時確是去找過尉遲恭,邀他一同逃跑。但尉遲恭沒有答應,卻也知情不報,替尋相隱瞞。&rdo;
李世民悚然一驚,道:&ldo;有這等事!這麼說,尉遲恭其實對我也有怨望了?&rdo;他始終對尉遲恭的事頗感疑惑,自問自己對他一直優厚有加,何以竟會發生這種事情?但他怕尉遲恭生出疑懼之心,一直不敢當面問他,只有命杜如晦暗中打聽。
&ldo;正是!尉遲恭其實對大王怨恨頗深,但經前幾天大王親加撫慰,已消了許多,但仍常有不滿之言。&rdo;
&ldo;真的?&rdo;李世民心中更驚,想:&ldo;尉遲恭若對我仍是心懷不滿,何以昨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