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鮑家山寨保住了,鮑家父子暗鬆了一口氣,不敢奢求太多。。連連領命,想不到自家出的醜女,在最緊要的關頭,救下了整個家族。
上三旗旗主之位沒有了,萬畝田地的賞賜也沒有,鮑家父子嘗到了什麼叫敬酒不吃吃罰酒。
為了討好曹性,五百最年輕的青壯都送到了,隨同曹性南下的八旗軍中,本可以分在同一個旗內,歸屬鮑家麾下,但這一折騰,哪裡還敢提要求,五百鮑家山寨的青壯分成了八隊,每個旗都佔有一隊。
周朝繼續任正紅旗旗主,鮑隆為正白旗旗主,其它六旗旗兵暫時歸兩人統領。
鮑家山寨除了現有的田地,其餘都被曹性作為賠償給沒收了。
山寨田地都集中在山溝裡,山坡因為大晴天需要人挑水灌溉,暴雨天又泥土流失嚴重,因此乾脆種成了竹子。
對鮑家山寨有活命之恩的陳楊、發明家馬均兩人,還有因為曹鷹與胡赤兒感情太深,蔡陽、蔣欽也在被伏擊的人中。
陳楊提出換人,由年長沉穩的李乾代替曹鷹,擔任總教官,錢、趙、劉三位什伍長,繼續留了下來,擔任教官,整編訓練鮑家山寨剩下的八旗子弟。
陳楊組織大家沿著溪流,砍竹林建梯田,一級與一級之間,留下一片空地用來種桑樹,再建水渠,用於排水、儲水。
馬均透過曹性給的圖紙,在溪流上建立攔河壩,每個河壩都建有一個大的水車,用來灌溉農田。
這樣,暴雨時泥土流失,大晴天時的灌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一時間,鮑家山寨的田地大增,周圍可以開墾的農田,十萬畝都不止。
李乾還為此組織青壯,建一條可以通馬車的砂石土路,通往湘江邊上,再在湘江邊上建立一個貨運碼頭。
為了貨運安全和控制地方的力度。李乾申請了兩千屯兵駐紮在碼頭,同時建立水寨,並在碼頭邊上開墾田地,進行屯田,出於鼓勵,碼頭被曹性命名為「李家寨」。
整個鮑家山寨剩下的所有人,共五百三十戶,根據家中旗兵,全部編入了八旗軍內,並且以後每戶出一個壯丁,父死子繼,兄亡弟代,為旗兵。
八旗實行兵民合一,兼具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的職能,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
內部實行「生則入檔,壯則當兵」,再從這些輔兵中,選出優秀者,每戶出一旗兵。
這些正是隨曹性南下的那五百八旗兵。
但鮑家山寨也需要人留守。 。因此陳楊將剩下的兩百青壯,分出來成立一戶,同樣選為旗兵,入正白旗。
這樣整個初建的八旗兵,就有了七百戶。
因為正白旗是下五旗,所以每人只能領十畝旗田,但相對這些一窮二白一分地都沒有的山越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恩賜,十畝田地,養活一家五口也是夠了。
再算上打獵、捕魚、野菜、野果,一家十口都可以勉強餬口。
何況這些分出來的很多都是一家三口,甚至單身一人。
而且除了正規的旗兵,剩下的一百餘,年紀大了或者年紀還小。。也都編入了輔軍,享受正規旗兵一半的待遇,領五畝旗地,作為各旗的婦孺,同樣可以領一畝旗地。
這樣鮑家山寨的八旗子弟,都能解決溫飽問題,過上當下還算體面的日子。
除了「生則入檔,壯則當兵,軍民合一」這第一條鐵律。
陳楊還頒布另外兩條曹性的鐵律。
這第二條是九頭蛇八旗乃曹軍中有身份的人,是九頭蛇相柳大神最虔誠的信徒,八旗士卒、軍官都從其中選出,為保證血統的純正性,八旗子弟嚴厲禁止與他族通婚。
第三條,八旗的根基就是耕種與作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