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4 頁)
陳默進門一直在猜測二人來意,若非高盛點明,對那些冊子還真的未曾留意。
一衙管帳之人,必定是掌印的心腹,如今馮源剛死,高盛居然就緊著過來投靠,想到此處,陳默不禁有些齒冷。不過此刻他卻不能發作,只能點點頭:&ldo;高公公有心了,先放著吧,抽空咱家會看的……咱家還要入宮,你二人若無別的事……?&rdo;
&ldo;印公您自忙您的,卑職每無事!&rdo;二人連連搖頭,隱隱有些失望。
陳默卻不管他們,一笑說道:&ldo;如此,咱家就不留你每了。&rdo;說著話,端起旁邊的茶盞,掀起蓋子,輕輕啜了一口。
&ldo;臭小子,你怎麼入宮來了?&rdo;見到陳默,朱翊鈞果然很奇怪。
陳默笑著施禮請安,瞥了旁邊給朱翊鈞倒茶的小宦官一眼,待其退下,這才上前,從懷中掏出孫耀與高盛送給他的那兩張銀票,遞給朱翊鈞說道:&ldo;內臣剛當上掌印,惜薪司就有人來給內臣送禮,這麼大的數目,內臣受也不是,拒也不是,只能拿給萬歲爺過目。&rdo;
&ldo;嗬,六千兩?誰啊?好大的手筆!&rdo;這樣的數目,就算貴為皇帝,朱翊鈞也有些咋舌(明朝的稅收,一年也不過幾百萬兩,某些寫明朝的作者,動輒上萬兩十萬兩百萬兩銀子的寫,其實過於想當然了)。
&ldo;朝廷貪腐成風,根深蒂固,萬歲爺別生氣,這種事情想要改變,得徐徐圖之,急不得。&rdo;陳默沒有直接回答朱翊鈞的問題,他剛剛當上惜薪司的掌印,可不想背上個愛打小報告的評語,除非朱翊鈞執意追問,否則他是不會出賣孫耀與高盛的。此事無關其它,不過人情世故而已。
好在朱翊鈞對這樣的事情也有耳聞,並未深究,而是輕輕的嘆了口氣,緩緩說道:&ldo;其實朕一直很納悶,內臣不說了,大多數不識字不明理,貪汙愛財情有可原,那些外臣,可都讀的是聖賢之書,尊的是孔孟之道,在這阿堵物面前,怎麼也沒抗拒之力呢?&rdo;
&ldo;&l;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r;,萬歲爺其實也用不著納悶,以內臣看,外臣們貪腐並不奇怪。聖人云&l;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r;,那些人們大多出身貧寒,十年寒窗,一朝得勢,巨大的誘惑面前,還有幾個人能夠守身如玉?所謂&l;千里做官只為財&r;,真正還能心中惦著天下黎庶的,不敢說沒有,鳳毛麟角而已。&rdo;
陳默侃侃而談,朱翊鈞並不打斷:&ldo;再說內廷,內臣是從最底層的小火者一步步起來的,受的苦難罄竹難書。這樣的經歷,每個上層的宦官大同小異。吃了這麼多苦,好不容易爬到了高位,自然要連本帶利的將以前沒有的都爭取到。宦官無法生育後代,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剩下的,也就金銀珠寶這個愛好了。那些外廷人說咱每愛財,咱每倒也想愛色呢,不過自己騙自己罷了!&rdo;
這樣的評說,朱翊鈞還是頭一次聽到,邊聽邊微微點頭,等到陳默住口,他方輕輕一嘆:&ldo;你說的有道理,這些東西,朕也隱隱有所察覺,卻沒你看的透徹。依著你,想要改變這一切,又當如何?&rdo;
身為一國之君,朱翊鈞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乃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再過兩年,他甚至還會因為乾旱,而步行數十里去郊外求雨‐‐這個時候的他,還是個胸懷大志,希望中興大明的皇帝。也正因此,陳默才會改變初衷,不顧時刻都有暴露秘密的危險,留在宮中為他賣命。
&ldo;難!&rdo;陳默遲疑片晌,緩緩吐出一個字。這樣的問題,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