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季米特洛夫1940年1月21日的日記裡記了史達林的一段話,那是他談蘇聯和芬蘭之間的那一場戰爭:
為使芬蘭進行反對我國的大規模戰爭,人們在如何做準備,這一點現已十分清楚。每個村莊都已為此目的而有所變化。建成了可容幾千架飛機的機庫,而芬蘭只有幾百架飛機。芬蘭的舒茨科洛夫分子有15萬人,這些是芬蘭的白軍。我們消滅了6萬人,應該把剩下的人也消滅掉,那時事情就會告終。應該只留下小孩和老人。我們不想要芬蘭的國土,不過芬蘭應成為蘇聯的友好國家。
芬蘭要成為蘇聯的友好國家的前提是:讓蘇軍消滅本國的全部軍人,這還不夠,還要消滅本國的全部少年、青年、壯年和中年人,只剩下小孩和老人!
這叫什麼友好呢?
有一篇什麼讚頌史達林的文章說過,他是很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的。這一席話就表達得十分準確。他沒有說&ldo;芬蘭和蘇聯成了友好的國家&rdo;,更沒說&ldo;蘇聯成了芬蘭的友好國家&rdo;,而是說:芬蘭應成為&ldo;蘇聯的友好國家&rdo;。&ldo;蘇聯的友好國家&rdo;,即對蘇聯不構成任何威脅的國家,蘇聯用不著費心提防的國家。做到的辦法就是一個殺字,殺得他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還好,留下了小孩,還可以成長、繁殖,所以種族滅絕的罪名是安不上的。
史達林雖然提出了一個十分理想的變芬蘭為友好國家的方略,但是實際上這一場芬蘭之戰並沒有佔多少便宜。這年3月27日的日記,記下了伏羅希洛夫在中央全會上關於芬蘭戰爭的報告要點,&ldo;我軍的損失為233,000人;其中死52,000人。芬蘭人死70,000人,傷200,000人。&rdo;以一個軍事強國去攻擊一個小國,只打出這樣一個結局,離變芬蘭為&ldo;蘇聯的友好國家&rdo;的目標還遠著哩。
第一手資料的可貴
1943年5月22日的《真理報》公佈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這一個成立了二十多年的國際性機構,這時為什麼要宣佈解散呢?《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ldo;第三國際&rdo;這一條對共產國際最後幾年的歷史是這樣敘述的:
……在1935年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即最後一次代表大會上,蘇聯為了自身的民族利益重新改變了共產國際的政策,要求共產黨人同溫和社會主義者和自由派結成反法西斯的&ldo;人民陣線&rdo;。共產國際一直充當蘇聯外交政策的工具。然而人民陣線政策卻因史達林在1939年同希特勒簽訂條約而告終。不久蘇德爆發戰爭,史達林為了使他的同盟者消除對共產黨顛覆活動的疑懼,正式解散了共產國際。
朱正:友好的眼睛看難堪的現實‐‐讀羅曼&iddot;羅蘭《我和妻子的蘇聯之行》(8)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是一部有一定權威性的工具書,它關於共產國際解散原因的說明,在史學界也頗有代表性。看來此說也頗近情理:在同德國法西斯的苦戰中,蘇聯十分需要美英盟國特別是美國的援助。解散共產國際,就有助於和同盟國的合作。
可惜的是,這一解釋雖合乎情理,卻不合乎事實。
季米特洛夫1941年4月20日的日記中,記了那天晚上他和史達林等人在大劇院觀看塔吉克藝術團的演出,一同觀看的還有莫洛托夫、加里寧、伏羅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米高揚、卡岡諾維奇、什維爾尼克、什切爾巴科夫、日丹諾夫、馬林科夫等人。&ldo;演出結束後我們待到兩點&rdo;,這幾乎就是一次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的會議了。當時史達林說了這樣一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