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3 頁)
&ldo;黨對青年教育的影響並非它所能做到的那麼大‐‐部分原因可以用黨內磨擦來解釋。過去這些磨擦可以&l;擇優&r;,造就布林什維克,可現在磨擦製造出數量可觀的兩腳廢物,其中包括&l;馬哈伊斯基分子&r;(波蘭馬哈伊斯基的追隨者,鼓吹無政府主義思潮,敵視知識分子)後者卓有成效地向黨內老知識分子進攻,向黨內為數不多的文化力量進攻,黨不得不把明顯的平庸之輩安插在文化的戰鬥崗位上。精力旺盛、極端自私和&l;渴求權力&r;的青年看到官員昏聵無能,便竭力往上鑽,佔據顯要地位。革命詞句和狐狸般狡詐是他們唯一的武器。您自然明白,在這種條件下,布林什維克無法造就同自己相稱的接班人,具有他們所有的充沛精力和追求目標。可依我看學生應比老師更聰明、開闊和深刻,因為時代越發展,對新世界建設者要求越高。&rdo;高爾基所指的老師無疑是布哈林、加米涅夫和盧那察爾斯基等知識分子出身的老布林什維克,對他們被&ldo;兩腳廢物&rdo;所代替深感痛心,並懷疑後者能否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唯一讓史達林欣慰的是高爾基出於對農民的嚴重偏見而支援他所實行的農業集體化。
史達林1930年1月17日給高爾基寫了回信,此信收入《史達林全集》第12卷中。史達林在信中偷換概念,把清洗老布林什維克說成批評和自我批評。但信的調子是剋制的,史達林還將有求於高爾基,還希望他為自己寫傳記呢。
1930年高爾基沒回國,7月8日收到哈拉托夫的信:&ldo;近日史達林建議我給您寄一份材料:政治保安總局彙編的《全俄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總結》。因為他說您正研究這方面問題。&rdo;這便是1928年《沙赫特事件》和1930年《工業黨》的審訊材料。這是史達林對科技知識分子大規模的鎮壓,把工礦企業發生的事故通通推在他們頭上。高爾基在這兩份材料影響下寫了為世詬病的名文:&ldo;如果敵人不投降,那就消滅他。&rdo;史達林得到這篇文章如獲至寶。1930年11月15日在《真理報》和《訊息報》上同時發表。此後高爾基這句名言便成為恣意迫害無辜的有力論據。1938年7月西伯利亞軍區檢察官伊沃什向維辛斯基反映,他們那裡用殘酷手段逼犯人招供。維辛斯基回答道:&ldo;我們不打算姑息敵人。打爛人民敵人的臉有什麼不好。您不要忘記,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說過:&l;如果敵人不投降,那就消滅他。&r;&rdo;高爾基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難道他真相信那兩份材料嗎?還是因為給史達林的信寫得過於尖銳,想緩和一下關係,對史達林做出讓步?
高爾基回國定居後,1933年8月17日組織120名著名作家參觀白海‐波羅的海運河。這條運河是由勞改犯開鑿的。運河管委會對作家們招待得再好不過。每日都是佳餚美酒。平時沾不到葷腥的作家們在這次旅行中大飽口福。但吃了人家的飯就得給人家寫文章。於是他們對政治保安局大唱讚歌,分頭寫出《國家與它的敵人》、《保安總局、工程師、規劃》、《契卡人員》和《徹底打垮敵人》等數十篇。高爾基同失寵的前拉普總書記阿維爾巴赫和運河管委會主任費林把作家們所寫的文章編成一本書:《以史達林命名的北海‐波羅的海運河開鑿史》。高爾基此舉並未為自己增添光彩。他難道不知道運河是勞改犯(大部分是農業集體化的&ldo;富農分子&rdo;)在非人的條件下開鑿的?他編這本書是再次向史達林讓步以便在其他方面影響他還是有意討他歡心呢?不過此後高爾基同史達林的關係更為密切,兩人經常見面,高爾基可以隨時給史達林打電話。史達林也在文學問題上向高爾基請教。蘇聯作協籌委會主席格龍斯基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