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3 頁)
既然叔叔撂挑子不管了,林黛玉作為半個主人家,自然不好推諉,只得將人帶到林沐書房的隔壁。這個小書房是前段時間才設下的,放置了不少東西,除去帳本之類的,也就剩下她平日裡看的書籍。當然,還有幾篇練手的文章,正好能拿來互相討教。
這可是她按照叔叔的指導,看了許多文章之後,結合自己的理解,融會貫通後寫出來的東西。林黛玉自己覺得,比之前的酸詩少了許多脂粉氣,也沒有那若有若無的一絲絲悲意,更通透了。叔叔點評過,說是除了通透靈巧之外,還多了幾分匠心獨運。像是水到渠成,讀萬卷書,下筆如有神。
這也算是林黛玉自己的得意之作。
且不說兩人都是書院學生中的佼佼者,在看到林黛玉的字跡時,許昌敏本想嘲弄一番,卻被內容吸引,深入解讀後,便忘卻了字跡這東西,被內容吸引住了。跟時下流行的文章不同,林黛玉下筆,巧設蹊徑,更引人入目。
有些入神地看著手頭上的文章,好不容易回過神,許昌敏看了看眼前這稚嫩的臉,驚覺,天分這東西果然是不看年齡的,這靈氣,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呢。他在心中暗暗感慨,只怕爺爺這麼多的學生當中,也就好兄弟徐衍之能與之一較高下。
不過許昌敏也沒有大驚小怪,這做文章,除了這種靈透的,跟重要的還是要與時俱進,符合大眾的口味。針砭時事,借古通今,才是學子所為。這科舉考試的內容,可不僅僅是這文章的華麗程度呢。
&ldo;林兄弟大才,是在下狂妄了!&rdo;許昌敏給林黛玉行了禮,表示歉意。
而徐衍之卻皺著眉頭看著另一篇文章,拿著紙便問道:&ldo;這&l;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r;是出自《論語》中的《里仁》,林兄的論證中,這個例子顯然是不恰當的……&rdo;他噼裡啪啦開始講著自己的看法,滔滔不絕,一時之間,屋裡頭三人都被他鎮住。
其實倒不是他故意顯擺,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跟這位同志之士討論這個引經據典的手法而已。
許昌敏在他開口後,忍不住撫額,自家好兄弟這個書呆子噢,真是沒救了!
好在林黛玉並沒有介意,她心思通透,看得出徐衍之只是純粹地想要跟自己討論而已,便沉下心思,跟他聊了起來。林峘聽著姐姐與徐衍之一來一往,毫不遜色,小眼睛裡滿滿都是崇拜。
一個下午的時間,就這樣輕飄飄地過去了。
等出了林家大門,許昌敏才跟徐衍之感慨道:&ldo;看來還是我爺爺的話有道理,這林家人當真不簡單。要說怎麼能被皇帝陛下親封為鷹王呢,的確有幾把刷子。聽說這位表公子來了林家也沒多久,也就是說經過他這麼微微一調教,就大不相同了呢!&rdo;越說越羨慕,他也好想有個人像醍醐灌頂一般把自己點醒。
徐衍之對於好友時常發瘋的屬性瞭解很透徹,沒搭理他,徑直往前走。天色已晚,他得趕緊往家裡趕,否則這夜路可不好走。
&ldo;誒,衍之,你等等我!&rdo;回過神許昌敏才看到,好兄弟已經走遠,趕緊又跟了過去。邊走,還邊抱怨:&ldo;你說你,一說話就滔滔不絕,剛剛要不是林峘點醒你,只怕你得待到日落西山去。衍之,你說你這毛病什麼時候能改改……&rdo;
徐衍之埋頭趕路,只當許昌敏的話如耳邊風,吹吹就算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兩個訪客的林黛玉卻是鬆了口氣,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如同被先生檢閱的感覺了,這位徐兄真是了不得。儘管從小就飽讀詩書,但是有段時間,她的確並沒有將全副身心投入書本當中,很多知識已經忘卻。回到林家這一年來,她潛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