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話·下 鳳凰來儀(第1/4 頁)
高惠通大概永遠不會忘記仁壽四年遊於大興的日子,或許自那時起,她已與這個十四年後改名長安的地方結下緣分,哪怕臨終也未離開。
人日那天,惠通被高夫人遣來的僕眾接入將軍府。人日為每年的元月初七,傳說天地初開時,女媧於前六日分別作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始作人,故正月初七為“人日”。人們於這日要剪人勝戴於鬢間或掛於帳內,以慶人之繁衍。
“汝在此與家裡一般,無須拘謹。所需用資,只管問二嫂取。”在一眾人的簇擁下,惠通被高夫人執手引入正寢花廳。
諾諾應了高夫人,惠通知禮地朝二嫂崔氏致謝:“勞煩二嫂之處,還望見諒。”
扶婆母上座的崔氏聞言連道:“惠通無須客氣,有所需者,但請吩咐。”說罷請其入座。
高氏示意崔氏落座,笑道:“你二人先不忙客套,日後相處的日子多著呢。”
崔氏本就好奇婆母因何禮待高家小娘子,聞聽此言欲覺蹊蹺,正欲琢磨,兩位小娘子歡逐而入。
“惠通姊!”觀音婢撲至惠通面前,牽著新裁的蹙金紅襖銀泥裙,“此身襦裙好看否?”
惠通笑道:“好看。”
高氏招女孫坐於身旁,白了小女一眼:“先以為隨汝兄去寺還願,原是裝扮去了。”
行布女笑道:“姑姑說見客須服飾鮮絜,故我們換衣去了。”
觀音婢撅嘴道:“阿姊初來吾家,我盛裝以迎方不失禮。”
“小姑未曾失禮,卻是妾失禮了。”
惠通正欲發笑,卻聞一人接道,循聲看去,一年輕娘子領著幾個婢女入來,問安後自責道:“原想客人未至,妾以阿家之名先往國公府贈花勝。不想遲來,懇請阿家切責。”
高氏頷首笑道:“汝考慮周全,我豈會責之?”
崔氏亦俯首請罪:“該怪我一心迎客,竟至疏忽此事。”
“阿家與二嫂日理家政,人多事雜難免疏漏,妾蒙殊遇安享清閒,自該分勞。”鄭氏深諳狐假虎威之道,知婆母必不會詰難,又問向惠通:“此渤海高家小娘子耶?”
惠通見她十四五歲的模樣,正不知如何稱呼,觀音婢笑曰:“此三嫂也。”
惠通連忙見禮,正欲讓出席座,崔氏阻之,笑道:“汝為貴客,理應坐此。”轉而朝鄭氏笑道,“弟婦此來正好,汝與阿家說些括州禮俗,好叫我們也長見聞。”說著引其入席。
鄭氏先是推辭,見其固讓且婆母亦未發言,便也徑直落座:“括州地遠人稀,自不比關中田肥人富。然有一好卻是關中不及——括州少寒,雖隆冬而恆燠,不及關中寒冷。”
高氏捂著懷中手爐,與崔氏等人相視而笑:“若當如此確是極好,關中每至寒冬實在難熬。”
“然其晴雨不定颶風多發。尤其六七月,颶風大作之時,屋瓦飛如細屑,風雨急如流矢,好他個天昏地暗!其後海溢潮漲田湮舍沒,人畜溺死無數,怎他個慘絕人寰!其狀無異兵禍……”
見眾人聽得饒有興致,鄭氏又曰:“妾客居在外,方知各地食貨有異。單說人日所食七寶羹,所用七菜各有不同。括州所用一菜為魚,而妾最惡魚,食羹時當眾嘔吐,狼狽至極。”
眾人鬨堂大笑,連一貫容止婉柔的高氏亦前仰後合,鄭氏見狀頗是欣喜。
崔氏掩嘴笑畢,道:“南北禮俗確有不同,人節這日,江南一帶食七寶羹祛病辟邪,北方則食長面祈求長壽。然亦有相似,各地或剪人勝戴於鬢間,或造花勝貼於屏風,此則大同小異也。”轉而笑望惠通,“未知密州有何異聞?”
惠通性弱少語,見眾人注視自己,一時靦腆無措。方受矚目的鄭氏因話頭轉去高家小娘子,見其怯場不禁竊笑,先聞其父為密州高密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