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3 頁)
太后還沒表明意思,黛玉一聽,才知這事只怕更不妥忙道:&ldo;公主,民女還是回賈家去吧,只怕路上給太后和公主添麻煩了,那就是民女的罪過了。&rdo;
永嘉笑道:&ldo;林姑娘不用瞞我,我知道你的心思。&rdo;接著又去央求太后:&ldo;好不好呀,皇祖母。不過多帶一個人在身邊,不會給太后造成多大的困擾,再說林姑娘入宮伴得我快一年了,出去走走也應該是不是?&rdo;
太后細瞧了瞧黛玉,才緩緩說道:&ldo;這事倒也簡單。既然瑤箏求了哀家,哀家自然也是要給瑤箏一份面子吧,去吧,多個人也熱鬧。&rdo;
永嘉連忙對黛玉道:&ldo;林姑娘快謝皇祖母的恩典。&rdo;
黛玉忙拜了幾拜。
太后又道:&ldo;既然要跟著出遠門,應該讓太醫給姑娘開點什麼丸藥好方便拿的,林姑娘這身子又不結實。&rdo;
永嘉笑道:&ldo;皇祖母放心,這事就交給瑤箏吧。&rdo;
太后又見黛玉安安靜靜的言語也少,平日行事的風格還算沉穩,陪伴在她的瑤箏前,也還算妥當,心裡對黛玉還算喜歡。
雪雁知道此事後更是替黛玉高興:&ldo;這下好了,姑娘用不著再煩惱,也不用去麻煩掌櫃,麻煩那個,或是孤孤單單的守在這座宮裡。論理說這樣大好的機會出去見見世面,姑娘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姑娘怎麼好像沒有多大的興致呀?&rdo;
黛玉的神情有些淡淡的,說道:&ldo;到哪不都一樣。&rdo;黛玉其實在心裡是感念公主的,若不是公主在太后跟前說話,只怕她這一生也到不了那麼遠的地方去。
還沒到二月,宮裡就在為太后出巡的事忙碌。后妃們也想跟著去,但這次皇帝的旨意只讓新寵的柳貴人伴隨駕前。這個舉動無疑讓其他人眼紅嫉妒,其中最不順心的便是淑妃,但看見孫貴妃也沒去跟前堵著的那口氣略順了些。
這天在太后跟前請安,大家又說起出巡的話來。淑妃聽人說起林黛玉要隨駕同去,淑妃心思活絡,回鹹寧宮又讓人備了好些路上用得著的東西,派了宮女太監統統送到黛玉那裡去。
黛玉又前來謝禮。
跟前的宮女說:&ldo;還是娘娘考慮得周到,那林姑娘是個聰明人,總得領娘娘的恩情。&rdo;
淑妃冷笑道:&ldo;以後要仰仗她的地方還多著去呢,希望她還知道有知恩圖報這句話。我不是養了一條白眼狼。&rdo;
淑妃的算盤算得精,只希望她靈敏的嗅覺這次沒有看走眼。不過就是缺個機會而已,推她一把,也就上去了。
第31章:伴駕
為了這次出巡,皇帝早早的將朝政做了安排。讓幾位得力的皇子與宰相協理政務。後宮之事自有孫貴妃料理。
轉眼間已到了二月初五這一日。皇帝先與百官大臣告祭了太廟先壇,隨後才陪同太后上了鑾輿開始此次的西巡之舉。
天子出巡自然風光隆重,一切皆有禮儀制度。行在前面的是儀仗隊,接下去是護衛隊。護衛中有好幾位皇子,例如大皇子世瑾,三皇子世琅,六皇子世珩,七皇子世瑛。更有好些將軍。北靜王水溶卻也是其中的一員。
個個都握緊了手中的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若是有一點的風吹糙動,立馬就提起了十二分的警覺。
中間修飾著金碧輝煌的大馬輦自然是天子的鑾輿,但見明黃的繡簾迎風招展,上刺著五爪蟠龍,伴與吉祥的雲紋。
後面一頂金黃頂,紅綾圍護的坐障乃是太后所乘,繪著精美的升降鸞鳳雲紋。再依次下去還有好些車轎,行在寬闊平穩的官道上,氣勢巍峨的壓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