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史學研究] 《洋務運動史》作者:夏東元【完結】
附錄:我和洋務運動史研究
一、洋務運動發展論
我對洋務運動史的研究,如果將醞釀時期算在內,已整整40年了。在長期從事此項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看法。這套看法最扼要他說,就是把洋務運動置於歷史長河的發展規律中進行考察評價。
19世紀60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即是中國早期的近代化運動,也就是以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為中心並相莊改革軍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動。
洋務運動,是在中國社會資本主義必然代替封建主義的歷史條件下興起的;是在變落後為先進、變封建主義為資本主義、變貧弱為富強的變革思潮中發生和發展的;是在清王朝遭到太平天國革命和英法聯軍入侵兩重壓力下,採取&ldo;兩害相權取其輕&rdo;的策略而起步的。顯然,洋務運動的&ldo;起步&rdo;,是立足於向英法等列強妥協並取得其支援,尤其是軍事技術的支援以把太平天國革命鎮壓下去這一基點上,當然在政治上是反動的,並帶有買辦性。但卻符合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和作為這一&ldo;趨勢&rdo;的思想反映的要求的。
中國自清朝康乾以還,已有資本主義因素萌芽。那時,商品經濟極不發達,價值規律服從封建主義經濟的制約;少量外國商品時中國封建經濟結構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因天災人禍、封建壓榨而促使的階級分化,不能為資本主義創造條件,因而資本主義因素還不能突破封建主義的框框。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憑著不平等條約規定的優惠條件,如關稅和內地稅只有戰前20%左右;它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例如棉紡織品從30年代到60年代提高竟達3至6倍;加上傾銷政策,外國商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價格大大降低,竟至&ldo;價才當梭布三分之一&rdo;的程度。小商品生產者在冷不及防的情況下遇到了強手的競爭而敗北,紛紛減產,有的甚至停產。因此他們破產了,分化了。這種破產和分化,使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及其制約下的價位規律,開始在五口的小範圍內,而後逐步擴大地起著主導作用。這時封建剝削和壓榨等災禍促使的階級分化,受到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制約,從而在為資本主義創造自由勞動力和商品市場起著作用。同一現象,在戰前與戰後的社會效果是不一樣的,中國社會經濟的變化,逐步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了。例如,太平天國革命所造成的地權轉移,小生產者比重增加,以及社會商品率的提高等,也不能例外地要服從資本主義經濟規律。這樣,中國的資本主義,到50‐60年代真正成為歷史的趨勢了,真正達到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程度。
作為客觀經濟規律反映的先進人物的思想,也證明瞭這一點。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等進步思想家,在英國大炮教訓下,認識到中國軍事裝備和經濟的落後,以魏源為代表提出了&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的口號。此後梁廷■、徐繼畲、馮桂芬等思想家乃至太平天國的洪仁■,均提議學習西學,以改變中國落後面貌。他們對西學中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社會政治學說兩個方面均有論述,但首先提到實踐日程的,除洪仁■一人說過要在技藝、邦法二者都實踐外,那時一般思想家的西學實踐都是指的科技。因為這是最追切的需要。馮桂芬的《制洋器議》可以作為佐證。他們的願望就是如馮氏所說&ldo;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rdo;也即變貧弱為富強的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思想。1860年前後,這種思想達到高峰,形成了變革的思潮。
無論從經濟規律和反映這一規律的變革思潮主、客觀兩個方面看,都表明資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