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3 頁)
次談造炮情況。江南製造局制炮始於1870年所造的稱作&ldo;開花子輕銅炮&rdo;,共造成254尊,專供陸軍行營所用。嗣後又仿美國式樣造成4斤重銅炮40尊。1872年製成一尊可裝12磅炮彈的前膛來福炮‐‐烏理治炮。1878年製成了可裝40磅炮彈的阿姆斯脫郎炮2尊,效果良好。但誠如鄭觀應所說:&ldo;邯鄲學步,何能精妙入神?&rdo;&ldo;我方詡為新奇,彼已嗤為陳腐&rdo;。阿姆斯脫郎炮又已陳舊了。
除製造槍炮輪船而外,製造局在炮彈、槍彈、火藥等物的製造方面數量也較大,到90年代大約每日能造各種子彈90000顆,每月能造地雷200枚,每年造無煙火藥60000餘磅。現將江南製造局歷年所造主要軍用品或與軍用品相關的物品列表(表見下頁)說明。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江南製造局建立的中國第一個洋式煉鋼爐,中國第一爐鋼就是這個煉鋼爐於1891年煉出的。製造機器槍炮需要各種原材料,其中尤以鋼材、鋼管等件最為關鍵,這些,本全部購自外洋,價值既昂,運費又貴,平時尚可買到,戰時海上交通梗阻,且有買不到手之虞。製造局乃於1890年籌建煉鋼廠,向英國購買15噸煉鋼爐一副,次年即煉出了第一爐鋼。此舉比漢陽鐵廠煉鋼早了2年。1891年雖只煉出10噸鋼,但卻是從無到有,表示了良好的開端。到1904年成立造船廠止,最多的一年曾煉出2059噸鋼,一般年產均在500噸上下。
另一個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製造局在&ldo;西學東漸&rdo;上的貢獻。1868年製造局成立翻譯館,隨即將李鴻章於1862年在上海縣城舊
&ldo;資料來源《江南製造局記》卷3,頁2‐37;轉引《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上冊,第293頁。原表中有&ldo;各種槍子&rdo;一項因不確切,故刪去。
註:1另劈山炮111尊。
2另劈山炮200尊。
3該年另生產格林炮彈235,000枚。
4該年另生產格林炮彈537,000枚。
學宮旁成立的廣方言館移於廠內,與翻譯館合在一起。廣方言館主要是招收生徒學習西方語言文字的學校,目的是培養外交人才。後來,特別是遷入江南製造局後,除學習西國語言文字之外,也加學一些算學、格致等自然科學知識。先後聘請英美人偉烈亞力、傅蘭雅、瑪高溫、林樂知、金楷理等傳教士,從事翻譯和一定的教學工作;中國長於數理的科學家華衡芳、華世芳兄弟和徐壽、徐建寅父子,協助西人翻譯,起了很大的作用。1870年前後即出版了有名的《汽機發韌》、《汽機新制》等工程書,《代數術》、《微積溯源》等數學書,《化學鑒原》等化學書,共達數十種,譯作和印刷都稱高速度。據統計,從1868‐1907年40年間,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譯印的西書有159種,1075卷。其中除歷史、政治、兵制等30餘種關於文科盼書籍外,其他均為工、農、礦、商、算、理、化、電、光、聲、天、地等科學、技術的書籍,這對中國新科技的發展,無疑起了積極的作用。
江南製造局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也有貢獻,除在生產實踐中訓練了大批熟練工匠之外,在機械製圖上曾辦有帶學堂性質的畫圖房,教授生徒外文、算學、繪圖等課,機器圖樣大多由他們繪製。這實際上就是容閎建議設立的所謂兵工學堂。到1898年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工藝學堂。當然,應該承認,江南製造局在培養人才方面趕不上馬尾船政局,這是一個缺陷。
五、江南製造局的資本主義性與民族性
五、江南製造局的資本主義性與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