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頁)
機會終於來了。
那是嘉靖二年末,內織染局太監刁永奏報嘉靖皇帝說宮內開銷過大,現在已無法應對,請求皇上派遣宦官前往江南督促織造。對宮中的用度不足,嘉靖皇帝並不生疏,早前太監崔文已經向他稟報過,那是勸阻他不要清理莊田,而這次卻是要到江南去。江南的富足,皇帝早就聽說過,派一名宦官去弄些銀兩回來按說不成問題。但此法一提出來,卻招至臣僚的一片反對。特別是工部及科道官員反覆勸阻,說這樣做會增加江南老百姓的負擔。嘉靖皇帝便想聽聽不同的意見,以便再做抉擇。
首輔楊廷和聽說此事,連忙勸阻皇上道:&ldo;江南災荒嚴重,百姓的生活極為貧困,現在不宜派出宦官去滋擾,這樣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rdo;
嘉靖皇帝一聽就來氣,心想那史道剛剛彈劾你楊廷和,是朕保住了你。如今宮內開銷告急,你身為首輔,不但不急,別人提出解決辦法,你反而說是滋擾百姓。這次朕偏不聽你的。想到此,嘉靖皇帝故意諭令楊廷和草擬敕書。
楊廷和在處理朝廷政事中,第一次遇到皇帝對他逆風而上,便想這小皇帝又跟我彆扭上了,不如再勸勸他。於是又上疏皇帝,痛陳江南的災情,懇請皇上體恤民心。
嘉靖皇帝哪裡聽得進,偏偏再次諭令楊首輔起草敕書。
剛剛與皇帝修合好的關係又緊張起來。接到皇帝的諭令,楊廷和氣得手都在顫抖,難道說自己堅決反對的事,還要昧著良心去做嗎?他拿出老臣的氣概,慷慨激昂地陳述道:&ldo;我和滿朝文武大臣,說盡理由,皇上不聽,而只顧聽那兩三個小人的奸邪之言。難道皇上能與這幾個奸佞小人共治天下嗎?&rdo;
話說到如此地步,嘉靖皇帝仍然毫不動心,只認準一個理,要與這個膽大妄為的老臣鬥下去。他看楊廷和不從,暗中諭令另一大臣起草敕書,派太監崔文到江南督促織造去了。
楊廷和由此對嘉靖皇帝改變了看法,再也不認為他是一個小頑童了。他在處理督促江南織造的事件上表現出來的是所向披靡的進攻,這也許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將會來臨。楊廷和想到自己的同事、禮部尚書毛澄年初致仕,死於返鄉途中,不禁潸然淚下。大禮儀之爭尚未結束,他又失去了如此重要的力量,難道他這老臣終究要敗在那個新進士張璁的手下嗎?
------------
章十二 波瀾再起 泰然處之(1)
------------
本來,嘉靖皇帝擔心在第二次為父母尊稱的廷議中,楊廷和還會出來絆腳的。現在這塊絆腳石自動往路邊滾,有什麼不好的?所以皇帝也就懶得再勸,而是在奏所上批道:&ldo;不懂做臣子之道,辭職是咎由自取。&rdo;
新進士張璁被楊廷和一紙調令趕出北京,到南京刑部任職。這一招雖然隔斷了他與嘉靖皇帝的直接聯絡,張璁本人卻並沒有閒著。他利用在南京刑部任職的機會,時刻注意聯絡觀點相同的人士,慢慢形成一個禮儀論爭的小圈子。張璁的同事桂萼,就是這個圈子裡的骨幹之一。
由新皇帝引起的大禮儀之爭,早為南北兩京大小官員所熟知。以張璁和桂萼為代表的南京派,針對大禮儀爭論中的不同觀點,緊緊抓住繼嗣還是繼統這個關鍵,尋找依據給予論證。不多久,擁護嘉靖皇帝觀點的所謂大禮儀派在南京形成,這意味著大禮儀之爭不可能風平浪靜。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率先發難,使沉默兩年的大禮儀之爭又起驚濤。
兩年前,嘉靖皇帝經過單打獨鬥,僅僅為父母爭得一個帶&ldo;帝&rdo;字的稱號。雖然鬥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他始終認為,如不在&ldo;帝&rdo;字前面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