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第1/2 頁)
不過,這是明末,不是後世。黃府這些產業,大都是田地、宅院和商鋪,不需要大規模流動資金,最多年,還可以緩過這口氣。
陳應嘆了口氣道:「今天黃大公子又收到了對方的勒索信,讓他們準備二十萬兩銀子,否則就會撕票,大公子與二公子吵了起來!」
全旭點點頭,他有些明白了。
在這個時代,與後世不一樣。後世之中,兒子家產殷實,父母無立錐之地的事情比比皆是,可在大明,不孝的後果非常嚴重。
如果見死不救,黃大公子的官肯定當不了。
劉僑還玩了這一手,繼續薅黃府的羊毛?
有點意思。
「你的意思是……」
陳應苦笑道:「黃閣老對我有恩,如今黃府有難,陳某不能見死不救,所以,應肯請東家,對黃府……」
「施以援手?」
「拋售的產業進行收購!」
「啥」
全旭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不是要報恩嗎?收購黃府的產業,這算是哪門子報恩?
陳應認真的道:「黃府有不少優質產業,全爺可以買下來,當然,現在黃府急著用錢,也可以狠狠壓價,大名府各大富戶,已經暗中結成同盟,準備橫掃黃府所有的產業,這個速度一定要快!」
「你負責,要多少銀子,找三娘!」
全旭自然要成全陳應報恩的心願。
……
明代的私塾教育,已經形成大成之法。
第一步,授書。
這是從先生的角度來說的。
從學生的角度,叫「上書」。
因為學生要拿著書自己上到先生的桌子那裡,所以叫「上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這一頁,教給先生。
先生給他點出句讀。
古代點句讀有專門的工具,比牙籤略粗略長一些,一般是木製、雞骨制、鐵製的,也有高階的象牙制的。一頭粗一頭細,兩頭都有一個圓圈。用它戳上印泥,往書中斷句的地方一蓋,就是一個圓圈,表示句讀。通常小圈表示逗號,大圈表示句號。
也有小圈表示逗號和句號,大圈表示這個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評點精彩會用硃筆在字旁點一個點。
點書這一節,如果學生年齡大,會句讀了,就會是自己點好給先生修改。
接著才是叫「讀書」,就是先生範讀,學生跟著讀。一句一句地模仿。
講解簡單的、學生那個年齡段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串講。
尤為重要的,是講故事。
金悌書院的學生也隨著陳應到來,再一次擴充,陳應帶來的掌櫃們,都有自己的家室和孩子。
當然這些掌櫃們,在這個時代的收入,屬於中高收入人群,他們每個人的收入,遠超六七品官員,當然地位是天差地別。
原來在黃府的私塾讀書。
如今他們已經不屬於黃府,成了全旭的人,自然而然,把他們的孩子也送到了金悌書院讀書。
這些孩子足足有四十多人,可把牛金星、孫祖望給高興壞了,這些掌櫃們的孩子,比全旭那些家丁兵的孩子,要進學早,有一定的基礎。
在全旭的家丁兵子弟中,最出色的人就是袁宗第,袁宗第跟著袁世卿讀書識字,已經識得將近兩千字,可以《三字經》、基本上可以讀下來。
在牛金星看來,如果說金悌書院可以出第一個秀才,肯定非袁宗第莫屬了,直接現在,牛金星改主意了。
特別是華山虎的兒子華安,簡直就是一個小神童,才六歲的年齡,已經識得三千餘字,開始讀《論語》了。
這些人的到來,反而進一步促進了全氏大院的農貿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