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題解】
“列禦寇”本是篇首一人名,這裡用作篇名。全篇由許多小故事夾著議論組合而成。內
容很雜,其間也無內在聯絡,不過從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闡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應炫
耀於外,不應求仕求祿,不應追求智巧,不應貪功圖報。
全文大體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虛而敖遊者也”,透過伯昏瞀人與列禦寇的對
話,告戒人們不要顯跡於外。人們之所以不能忘我,是因為他們始終不能忘外,“無能者無
所求”,無所求的人才能虛己而遨遊。第二部分至“而不知大寧”,透過對貪天之功以為己
有的人的批評,對照朱泙漫學習屠龍技成而無所用,教導人們要順應天成,不要追求人為,
要像水流一樣“無形”,而且讓精神歸於“無始”。第三部分至“唯真人能之”,嘲諷了勢
利的曹商,批評了矯飾學偽的孔子,指出給人們精神世界帶來懲罰的,還是他自身的煩亂不
安和行動過失,而能夠擺脫精神桎梏的只有真人,即形同槁木、超脫於世俗之外的人。第四
部分至“達小命者遭”,先借孔子之口大談人心叵測,擇人困難,再用正考父做官為例,引
出處世原則的討論,這就是態度謙下,不自以為是,不自恃傲人,而事事通達隨順自然。餘
下為第五部分,進一部闡述處世之道。連續寫了莊子的三則小故事,旨意全在於說明一無所
求的處世原則;最後又深刻指出,不要自恃明智而為外物所驅使,追求身外的功利實是可
悲,應該有所感才有所應。
【原文】
列禦寇之齊(1),中道而反(2),遇伯昏瞀人(3)。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4)?”曰:“吾驚焉。”曰:“惡乎驚(5)?”曰:“吾嘗食於十漿(6),而五漿先
饋(7)。”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夫內誠不解(8),形諜成光
(9),以外鎮人心(10),使人輕乎貴老,而其所患(11)。夫漿人特為食羹之貨
(12),無多餘之贏(13),其為利也薄,其為權也輕(14),而猶若是,而況於萬乘之主
乎!身勞於國而知盡於事,彼將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15),吾是以驚。”伯昏瞀人曰:
“善哉觀乎!女處己(16),人將保女矣(17)!”
無幾何而往(18),則戶外之屨滿矣(19)。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頤
(20),立有間,不言而出。賓者以告列子(21),列子提屨,跣而走(22),暨乎門
(23),曰:“先生既來,曾不發藥乎(24)?”曰:“已矣(25),吾固告汝曰人將保
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異也(26)!必
且有感搖而本才(27),又無謂也(28)。與汝遊者又莫汝告也(29),彼所小言(30),
盡人毒也;莫覺莫悟,何相孰也(31)!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
(32),汎若不繫之舟(33),虛而敖遊者也(34)。”
【譯文】
列禦寇到齊國去,半路上又折了回來,遇上伯昏瞀人。伯昏瞀人問道:“什麼事情使你
又折了回來?”列禦寇說:“我感到驚惶不安。”伯昏瞀人又問:“什麼原因使你驚惶不
安?”列禦寇說:“我曾在十家賣飲料的店子裡飲用,卻有五家事先就給我送來。”伯昏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