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蔡元培辭職後,北大總務長蔣夢麟、庶務部主任沈士遠、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出版部主任李辛白、數學系主任馮祖荀分別刊登啟事,宣佈&ldo;隨同蔡校長辭職,即日離校&rdo;;北大全體職員也發布《暫時停止職務宣言》,《北京大學日刊》也於當日宣告&ldo;自明日起停止出版&rdo;。大家都與蔡校長共進退。
為了挽留蔡元培,北大召開了教務會議和評議會緊急會議,教育部次長馬敘倫也對蔡元培面勸。最後,蔡元培收回辭呈,講義費則暫緩收取。
這場風潮並不是以蔡元培完全讓步平息的,他堅持要處分帶頭鬧事的學生。
事發時現場混亂,趕來喧鬧的學生其實是出於自發,沒有什麼帶頭人物。挽留蔡元培時,校評議會開會就丟擲了個替罪羊‐‐一個叫馮省三的山東學生。評議會說就是這個馮省三帶的頭,決定予以開除!
瞭解馮省三的師生都知道,他性格單純、直率,學習用功,只是心直口快,時常說話欠考慮。馮省三之所以被稱為&ldo;頭目&rdo;,是因為他在學生圍攻會計室時喊了&ldo;大家到會計課去把講義券燒了&rdo;,又在蔡元培和學生談判時在校長室外說&ldo;我們打進去,把他們圍起來,把這件事解決了&rdo;!
這幾句話在學校查懲禍首以挽留蔡元培時被人報告,就成了他&ldo;帶頭&rdo;的&ldo;鐵證&rdo;。其實,就是跟蔡元培談判的學生在風潮中起的作用也比他大,他純粹就是個看熱鬧瞎起鬨的。
然而,蔡元培收回辭呈一返校,就根據評議會決定把馮省三開除。
這個飛來橫禍讓馮省三傻了眼。他根本沒有組織這次風潮,卻先被同學出賣,後被校方嚴懲,現在只好去找原本熟識的教務長胡適求情。
對馮省三受冤,胡適最清楚不過,因為報告馮省三&ldo;帶頭&rdo;的幾個學生幹部在胡家看見馮省三本人時,竟根本不認識他!開除他,就是為了給這個風潮找個負責者,以給尊嚴受到侵犯的蔡元培找回面子。說白了,就是拿馮省三做替罪羊。
現在馮省三來訴冤求情,胡適就朝他打哈哈:&ldo;你既已做了英雄,就英雄到底嘛!&rdo;拒絕為他說話。
那麼,蔡元培自己是否認真調查過帶頭者呢?也沒有。他開除馮省三後,也聽到&ldo;其實不是馮省三帶頭&rdo;這樣的話,但他一點沒有查清真相的意思。如上所述,他就是要嚴厲處分一個跟講義風潮有關的學生,一為嚴肅紀律,殺雞儆猴;二為自己受學生圍攻挽回顏面。
一定要開除一個不該對講義風潮負責的馮省三,蔡元培後來一句話近乎赤裸裸‐‐&ldo;紙老虎哪能戳一個洞!&rdo;
他承認他這個校長,在那時朝氣蓬勃、鬥爭精神極強的青年學生面前只能算&ldo;紙老虎&rdo;,要管理好這幫人,威嚴就不能受冒犯,受了冒犯必須加倍找回來,否則以後說什麼也不靈。
為了維護權威,就拿一個弱勢學生做了犧牲品。開除學籍,對學生來說無異判處死刑,這種做法,難說不是草菅人命。跟他對名滿天下的愛因斯坦的恭敬、理解和寬容比,講義風潮處理中蔡元培的厚道君子之風蕩然無存。
四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ldo;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rdo;。意思是,要保持一個完美的道德形象,就不能沾染現實事務,因為在處理現實事務中,必然會有與道德相衝突的時候;如果完全按道德要求辦事,那什麼事都辦不成。另一句老話&ldo;慈不將兵,義不掌財&rdo;,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蔡元培做為一所大學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