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陸榮廷在發展廣西經濟上也不遺餘力。1917到1918年間,廣西年產大米四十五億多斤,除供本省消耗外,年銷行廣東三到四億斤。全省民間養蠶業年可收入百萬元之多。林業也大有進展,各地林墾公司紛紛建立,廣植八角、桐、桂、杉、松、桉、樟腦等樹種,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在其統治期間建有二十三個林場。
在交通運輸方面,陸榮廷於1914年動用工兵營,修築了高等級的邕武公路,這是廣西第一條通汽車的樣板公路;接著又令其妻弟譚浩明採用同樣的辦法在桂南重鎮龍州修建了龍(州)水(口)公路和龍(州)憑(祥)簡易公路、龍州鐵橋、水口鐵橋等交通設施,這些工程開廣西修築汽車路風氣之先。
水路運輸業也開始進入興旺時期,西江、當江、鬱江、柳江、桂江、左江、右江等江面均可通航小火輪和電輪,沿岸商業圩市星羅棋佈,形成了商業流通網路,從而促使梧州、南寧、柳州、桂林、百色、龍州等城鎮的商業貿易中心日趨繁榮。
在陸榮廷主政廣西期間,廣西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他主要抓了兩個方面:實際應用的中等職業教育,和高階留學生教育。1912年,在梧州創辦了廣西第一甲種蠶業學校;1913年臨桂創辦了省立第一甲種農業學校,同年又在桂林創辦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此外,還創辦了桂林女子機織科傳習所、桂林振坤女子實業學校、融縣桑蠶學校等一系列職業學校。這些學校在提高廣西國民素質上起了積極作用。
在派遣留學生出國方面,從1912年至1921年,除1915年之外,其他各年都舉行留學考試。據不完全統計,陸榮廷主桂十年間,廣西共派出留學生一百三十九人,其中留日一百一十七人,留美十八人,留法二人,留德一人,留比利時一人。以留學生的待遇而論,自費生最多,七十八人;公費生次之,五十一人;官費生為十人,所學科目,工科二十九人,政經二十六人,法律十五人,教育六人,醫科三人,農科二人,商科二人,美術一人。廣西的留學生學成回國後,極大提高了廣西的科學文化層次。
陸榮廷出身極其&ldo;卑賤&rdo;,成為一方諸侯後,並不作威作福以在心理上彌補早年的心酸抑鬱。他是寬厚純樸的壯族文化哺育起來的人,終身都是一個壯人的作風。他的父親被鄉鄰群毆致死,而他在當上清朝軍官及民國廣西都督以後並無任何報復行為,被稱為&ldo;義釋殺父之仇&rdo;;陸榮廷即便雄霸一方,也沒有娶一位名門大家閨秀的妻妾,他的妻妾都是底層平民女子,而且他和其他壯人一樣,在婚前對妻妾沒有&ldo;貞操&rdo;觀念,妻妾帶來的前夫所生的子女,他一律視同己出;他的生活也依然保持壯人&ldo;生活苛簡&rdo;、&ldo;摶飯掬水以食&rdo;的傳統,即使後來官至都督,也依然&ldo;不擇精美,能甘粗糲&rdo;,且不飲酒,這在花天酒地的軍閥中是少有的;對童年充飢的假茼蒿,中老年時官高位尊的陸榮廷仍以佐餐。而他著意建成的寧武莊園,其實也不過是稍為講究的壯族村寨,與其他軍閥的豪華公館莊園無法相比。
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槍法準,陸榮廷還有一絕活:炒牛下水。他炒的牛下水味道不遜色於大酒店的名廚;就在他當上&ldo;廣西王&rdo;以後,在招待平民父老鄉親的一些活動中,他還親自下廚,炒出令人垂涎的牛下水端到桌上。
當然,這些優點也伴隨著缺點。陸榮廷以草莽起家,格外看重當年跟他一起落草的弟兄,委任文化不高、眼界有限的他們以各種要職。他用人的另一特點是看重鄉情紐帶,武鳴、桂平、龍州、馬平(柳州)這些或是他的家鄉、或是他浪跡過的地方、或是他曾為官地方的人往往容易得到重用,以至廣西民間以&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