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前面已經敘述過了,這一年由於法國海軍在大西洋不斷遭難,使英國人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就控制了海洋。第二年的冬天,他們向印度派遣了一支在東方不曾見過的歐洲最大的艦隊和一支龐大的陸軍,總指揮為博斯科恩海軍上將,他除佩戴海軍軍銜,還配戴陸軍將軍的軍銜。這支艦隊於1748年8月駛至科羅曼德爾海岸 [ 譯者註:印度德干半島南部孟加拉灣海岸的一部分,北起奇斯特納河口,南抵卡利梅雷角,長約700公里。 ] 。本地治裡同時遭到了陸路和海路的進攻,但是迪普萊克斯進行了成功的抵禦。英國艦隊也同樣遭到了颶風的襲擊,10月他們放棄了對本地治裡的包圍。不久便傳來為結束歐洲戰爭簽署了《亞琛和約》的訊息。隨著迪普萊克斯與本國的交通得以恢復,使他能夠繼續不屈不撓的努力以便巧妙地得到一個儘可能遠的,使其可以躲避海戰的地方性基地。遺憾的是他的非凡的創造能力和忍耐精神,已完全用在一種徒勞的努力上;除非他有一支海軍支援,否則其它任何力量都不能抵禦海上進攻,但是國內政府不能提供這種支援。議和的一個條件是,作為與路易斯堡的交換,應當把馬德拉斯歸還給英國,路易斯堡是北美洲英國殖民主義者在戰爭中奪得的,他們象迪普萊克斯不願放棄馬德拉斯一樣,也不願放棄它。這個例子實際上說明瞭拿破崙他要在維斯杜拉河畔奪回本地治裡是誇口。然而,儘管英國的海上霸權使它對路易斯堡的控制比法國對馬德拉斯和印度其它陣地的控制要牢靠的多,但是進行這種交換的獲利者無疑是英國一方。然而英國殖民主義者卻不會對此舉感到滿意,但是他們深信英國的海上力量能在距其海岸不遠的地方重做他們已做過的事情。他們對這種情況非常瞭解。但是馬德拉斯的情況不是這樣。當地諸侯對法國放棄馬德拉斯必然是非常吃驚的,看到迪普萊克斯正是在勝利的時候,被一種他們不能理解的力量所迫,放棄了他的掠奪物,一定會多麼有損於他本人的形象和法國人在他們中間已形成的影響。他們是很正確的;他們認識到了這種神奇的力量,他們是透過其所起的作用認識的,儘管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這種力量不是取決於某個人,不是取決於國王或政治家,而是取決於對海洋的控制,法國政府很清楚,正是控制海洋的神奇力量,不允許法國能保留那塊相距遙遠的屬地,與英國艦隊抗衡,而迪普萊克斯本人卻沒有看到這一點。若干年來,他一直繼續不斷地把自己的高樓大廈建築在東方的陰謀和謊言的沙灘上,他還愚蠢地期望它能經受住定會產生的暴風雨的突然襲擊。
結束這場大戰的《亞琛和約》簽署於1748年4月30日,最初是由英國、法國和荷蘭簽訂的,最後所有的國家於同年10月都在和約上簽了字。除奧地利的幾個地方被割讓外‐‐西西里 [ 投筆從戎註:應為西里西亞 ] 割讓給普魯士,帕爾馬割讓給西班牙王子菲利普,皮特蒙特以東的一些義大利領土割讓給撒丁國王‐‐條款總的精神是一切都恢復到戰前狀況。&ldo;也許從未有過這樣的戰爭,在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之後,和造成眾多的生命財產損失之後,結果卻是各參戰國又都恢復到戰前狀態。&rdo;至於談到法國、英國和西班牙,事實上,在英國和西班牙戰爭之後,接著發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真正意向,使比瑪麗亞&iddot;特利莎繼承奧地利王位問題對他們關係更密切的爭端的解決推遲了15年。當法國的宿敵奧地利王室遇到困難時,很容易導致法國重新去進攻它,並且也很容易會招致英國去反對法國干涉和支配德意志事務的企圖。‐‐這是出自於英國國王對德意志利益的考慮而很容易採取的一種方針。人們可能會提出疑問,是否法國的政策真想取道萊茵河和德意志,把戰火引至奧地利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