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1/2 頁)
同年11月18日,陳雲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特科工作者的座談會上,又向當時任中央調查部部長的羅青長詢問潘漢年材料的情況,並對在場的原特科工作人員說:&ldo;潘漢年的案件,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在為他平反。我必信他將恢復名譽。&rdo;短短的幾句話凝聚著陳雲對戰友的深重的情意和無比的信任!它深深震撼著在場的每位特科老戰士的心。
歷史不容歪曲,這是鐵的原則!中紀委在公檢法有關部門的協同下,根據檔案材料和大量人證物證,徹底否定了強加在潘漢年身上的&ldo;罪狀&rdo;及錯誤結論。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根據中紀委的複查結果,向全黨發出了《關於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通知向全黨鄭重宣佈:把潘漢年同志定為&ldo;內奸&rdo;,並將其逮捕、判刑、開除黨籍,都是錯誤的,應予徹底糾正。通知還充分肯定了潘漢年自1925年加入共產黨後,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卓著功績。
歷史傳揚著許多友誼的頌歌。陳雲與潘漢年在白色恐怖及生與死麵前所結下的戰鬥情誼,就是非常動人的一曲。時至今日,兩人已相繼謝世,但他們共同灌注的戰友之情和共同為之奮鬥的事業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萬古長存!
82 潘漢年與宋慶齡
林銘綱
1936年10月上旬的一天,潘漢年身負代表中共同國民黨當局進行團結抗日談判的重任離開陝北,經西安、南京,風塵僕僕到達上海,不顧旅途勞累,立刻前往位於法租界的莫利哀路29號宋慶齡寓所(今為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拜訪他十分景仰的孫中山夫人宋慶齡。
對於宋慶齡的情況,潘漢年是相當熟悉的。他清楚地知道:宋慶齡和五四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的友誼與交往以及對左翼進步文化運動的關懷與支援;大革命失敗後,她始終不渝地堅持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的行徑;八一南昌起義時,她被推選為革命委員會7人主席團的第一位成員;1936年5月底,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她領銜擔任執行委員,和沈鈞儒、陶行知等人一起領導轟轟烈烈的群眾抗日救亡運動。潘漢年還知道,1936年初,宋慶齡曾接受宋子文請她幫助溝通國共兩黨聯絡的委託,派董健吾和張子華一起赴陝北瓦窯堡向中共中央領導人面交重要信件,並帶回了毛澤東等人關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復電。就在3個月前,潘漢年路過上海作短暫停留時,還登門拜訪了宋慶齡,向她介紹了中共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得到了她的贊同。
潘漢年懷著激動而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宋慶齡的寓所。宋慶齡親切而熱誠地歡迎這位來自陝北的中共代表,並從他的手中接過了毛澤東的親筆信。她戴上了眼鏡,一字一句地仔細看了起來:
慶齡先生左右:
武漢分別,忽近10年。每從報端及外來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國的言論行動,引起我們無限的敬愛。1927年後,真能繼續孫中山先生革命救國之精神的,只有先生與我們的同志們。目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之呼聲雖已普及全國,然而統率大兵之蔣氏1及國民黨中央迄今尚無徹底悔禍之心。這種違反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之行為,實為國民黨大多數黨員所不應容許而應立起糾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喚醒國民黨中樞諸負責人員,覺悟於亡國之可怕與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變其錯誤政策,是尚有賴於先生利用國民黨中委之資格作具體實際之活動。茲派潘漢年同志前來面申具體組織統一戰線之意見,並與先生商酌公開活動之辦法,到時敬求接洽,予以指導。付上我們致國民黨中央的信2以作參考。同時請先生介紹與先生比較接近的諸國民黨中樞人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