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3 頁)
潘漢年得以平反,陳雲登高一呼起了重要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根據&ldo;實事求是,有錯必糾&rdo;的方針,大批冤假錯案被平反,潘漢年一案的複查也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中紀委對潘案進行了全面的複查。當時任中紀委書記的陳雲對此十分重視,親自調閱了有關材料。陳雲說,當時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代表和主管同國民黨接觸的有三個人:王明、康生和我,如今只剩我一個了。我再不說話,沒有人知道了。陳雲還說,我要開刀動手術,結果如何不知道,我相信潘漢年必將平反。當時黨內有人也有不同看法,認為別人都可以平反,但潘漢年不能平反,主要就是抓住潘漢年見汪精衛的事。其實中央早在1935年就有打進去,拉出來,實行革命的兩面政策的決定。潘漢年利用汪偽關係開展工作,都向中央請示或匯報過。見汪精衛是在李士群、胡均鶴突然挾持下發生的,當時已無法請示。這次會見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潘漢年所說的也僅是應付之詞,以後也並沒有進一步的接觸。會見後我黨在政治上、組織上沒有受到任何損害。當然,由於許多原因,他長期沒有能向中央講清楚,有過錯。經過認真、細緻的複查,中央於1982年8月正式發出檔案,為潘漢年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潘漢年冤案,是一個歷史悲劇,是沉痛的教訓。鄧小平說過,黨的歷史上犯過右的錯誤,也犯過&ldo;左&rdo;的錯誤,但&ldo;左&rdo;的錯誤對黨的危害更大。後一代人可能不大體會鄧小平這一講話的意義。其實這不是隨便說說的,潘漢年冤案就是一例。我們都是有親身體會的。
1995年3月於北京
72 &ldo;潘揚案件&rdo;始末
尹騏
一條爆炸性的新聞震驚海內外
1955年7月中旬,當人們還沒有從全民聲討胡風反革命集團聲中沉寂下來時,又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震驚和關注。7月16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宣佈了已將原人大代表潘漢年逮捕的訊息。第二天,這條訊息就透過報紙和廣播傳遍全國以及海外。緊接著,便是各地各界人士紛紛表態,擁護對&ldo;反革命分子&rdo;潘漢年採取&ldo;革命&rdo;措施。在潘漢年原來任職的上海市更掀起了一場聲討和揭發運動。當地新聞媒介進行了連續的報導,造成了很大的聲勢。在揭發聲討潘漢年的同時,又將原在上海工作已被逮捕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揚帆公開揪了出來。罪名和潘漢年大體相同。他們兩人被確認為是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的主犯。此後就被相提並論,稱之為&ldo;潘漢年、揚帆反革命集團案&rdo;,簡稱&ldo;潘、揚案件&rdo;或&ldo;潘揚事件&rdo;。
潘漢年,江蘇宜興人,1906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特科情報科氏、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長、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共談判代表、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華中局情報部長、華南局情報負責人等職;解放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第三書記、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等要職。
揚帆,原名石蘊華,江蘇常熟人,1912年出生。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ldo;八一三&rdo;前後在上海從事進步文化活動。1939年參加新四軍,歷任新四軍軍部秘書、軍法處科長、處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華東局情報部長。解放後擔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局長等要職。
潘揚案件的發生之所以具有爆炸性的新聞效應,不僅在於他們兩位都是資深的中高階幹部,曾經擔任過許多領導職務,潘漢年更是一位久負盛名的風雲人物;而且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