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霍爾很早起就為尼克森工作,1959年他會集了他在黨內忠誠之士中的全部可用資本。1959年末,納爾遜洛克菲勒(neln rockefeller)決定嘗試競爭總統提名人,那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是萊恩霍爾將他趕走的。當洛克菲勒發起進攻時,霍爾穩住了自己在戰場上的部隊,他日復一日地向洛克菲勒出示證據,顯示尼克森在各縣主席中的力量。但是,到頭來,尼克森對這一切幫助毫無感激之情。萊恩霍爾不能做競選經理人,尼克森本人要佔據這個位置。
1960年理察尼克森似乎是年輕人中最幸運的一個。他年僅四十七歲,擔任副總統已達八年之久,獲總統提名人猶如囊中取物。在八年時間裡,他在全國範圍內塑造起自己的形象,建立起廣泛的關係。但是,他認為自己是個祭品。他感到艾森豪和他周圍的人不論從工作上,還是個人關係上都對他極壞,只是用得著他的時候和他商量一下,除此之外,他僅僅處在僕從之列。這些想法使他由怨恨變得刻薄。他踏入政界,是為了飛黃騰達,他成功了,同時又沒有成功。他是副總統,但從未被請進白宮的社會圈子裡。他仍是一個門外漢,艾克的冷淡使他不斷意識到自己缺乏真正的地位,意識到他在社會上獲得的東西多麼脆弱。不僅僅是艾克,還有瑪米,他們幹的每一件事都有這樣一層陰影。尼克森夫婦準備南美之行,帕特打電話給服裝設計師莫莉帕尼斯(ollie parnis),請他幫助準備衣服。帕尼斯為華盛頓不少權力人物的妻子做過衣服。瑪米艾森豪的衣服就是由帕尼斯太太設計的,帕尼斯太太向她說起此事。&ldo;不,不,親愛的,&rdo;她對帕尼斯太太說,&ldo;不要幹那事。讓那個可憐的傢伙到加芬克爾(garfckel)店去,在陳衣架上挑吧。&rdo;現在,他終於脫出了艾森豪的陰影,他屬於他自己了,像萊恩霍爾這樣忠實的人也無法接近他。
霍爾傷感惱怒地看著自己的地位漸漸喪失。既然尼克森已經獲得總統提名,他就不需要黨了,也不需要黨的意見了。他也不需要記者。他所需要的只是電視和買時間所需要的錢。他和霍爾德曼近乎起來。霍爾和不少尼克森的早期幕僚一樣認為尼克森和霍爾德曼的聯盟帶有強烈悲劇色彩,一個如此自我封閉,如此羞怯,而另一個又那樣的嚴厲、狹窄、僵硬。後來,詹姆斯謝普利在談到競選時說:&ldo;尼克森本質上是一個排他的人。霍爾德曼則喜歡排擠他人。尼克森的需要加上霍爾德曼的才能,是一個產生災難的絕妙的公式。&rdo;在霍爾看來,這如同黑暗匯入了黑暗,尼克森很容易變得孤立,而霍爾德曼又恰恰是為此而來的。霍爾對朋友說,他認為自己在政界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像霍爾德曼這樣討厭的傢伙。這個人具有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不是趨向於政治,不是為了競爭的樂趣,不是為了公平交易,也不是為了應付各色各類人物使之協調有序,他的這個本能僅僅指向權力,千方百計接近權力的源頭,將所有其他人排斥在外。要讓尼克森和他不喜歡的,或者感到意見相左的群體打交道始終是一個問題。眼下有了一個尼克森喜歡的羨慕的人,這個人告訴他,不需要和那些人打交道。有個問題,霍爾一直放不下心。尼克森睡不好覺,因為睡不好覺,他在床邊放了一個偵聽錄音機,睡不著時,常常口授回憶錄。過去這些回憶錄都是和周圍那些充滿怒氣和偏執狂的檔案放在一起。尼克森的朋友一致同意儘量不理睬這些東西。而霍爾德曼卻有滋有味地按這些東西行事,讓半夜中的尼克森復活。政治行動的本質,是將人們捲入,而霍爾德曼卻想把人們排斥在外。他從不費事去爭辯、解釋和說服。看來他喜歡命令,或者是發布命令,或者是接受命令。如果他代表尼克森參加某個會議,提出某個議題,你永遠搞不清楚什麼是他自己的意見,什麼是尼克森的。在最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