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2 頁)
而出其谷也。&rdo;可見今天一些地區脫粒用的農具連枷的歷史相當悠久。閱讀這些記載,
可以獲得百科知識,瞭解我國古代社會的文明史,考究事物緣始和漢代生產生活情況。
從上所述可見《釋名》對研究訓詁學、語言學、社會學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著作。
清人畢沅說:&ldo;其書參校方俗,考合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洵為《爾雅》、
《說文》以後不可少之書。&rdo;(《釋名疏證&iddot;序》)這一評價是很中肯的。
《釋名》產生後長期無人整理,到明代,郎奎金將它與《爾雅》、《小爾雅》、
《廣雅》、《埤雅》合刻,稱《五雅全書》。
因其他四書皆以&ldo;雅&rdo;名,於是改《釋名》為《逸雅》。從此《釋名》又別稱《逸
雅》。《釋名》的明刻本缺誤較多,清人對它進行補證疏解,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畢沅
的《釋名疏證》,王先謙的《釋名疏證補》,後者為清人研究整理《釋名》的集大成之
作。
去年酷暑時節,廣西人民出版社的區嚮明等同志來京組稿,我們談起了《中國100
系列叢書》的編輯設想,她當即表示有興趣。年底,該社即正式將此選題列入了計劃之
中。此後,經過與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反覆商量,大致確定了《影響中國的100個人物》、
《影響中國的100次事件》、《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影響中國的100本書》、
《影響中國的100種文化》的初選題目,並確定了編寫體例。又經過半年多的努力,
《叢書》各卷終於付梓印行。
《影響中國的100本書》,由張秀平、王曉明主編。這本書得以問世,是各方面通
力合作的結果。作者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及青年朋友。在編寫過
程中,我們參考了學術界現有的科研成果,廣西人民出版社的夏永翔、區嚮明、歐薇薇
同志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韋向克同志對全稿進行了審改。至此一併致以深深的謝
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雷潔瓊先生,一直關心歷史知
識的普及工作,關心《叢書》的編寫,百忙中為《叢書》題詞;著名史學家、北京師範
大學史學所教授瞿林東先生撥冗為本書題寫了序言並在框架和體例上作了最後審定,使
本書增色不少。特致謝忱。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作者文字風格各異,加上時間匆促,本書難免有不妥之處,祈
批評指正。
編者謹識
1992年7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