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2 頁)
有關農民起義的史料很少,而且對於農民起義都稱&ldo;反&rdo;稱&ldo;盜&rdo;。他說:&ldo;黃巾赤眉,
連山亙谷,四方之盜,如雲而起。&rdo;(《夾漈遺稿》卷三《與景韋兄投江給事書》)此
外,鄭氏還存在著地理史觀、宿命論以及復古主義思想等。
但是,綜觀得失,鄭樵是一位有貢獻的封建史學家,他在史學方面,特別是歷史編
纂學方面的貢獻是應當給予肯定的,而且其鉅著‐‐《通志》對於後代史學的發展也起
過一定的作用。
56 《文獻通考》
&ldo;有志於經邦稽古者,或有考焉&rdo;
《文獻通考》,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馬端臨,字貴與,江西樂
平人,生於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卒於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
和《元史》都沒有給予他立傳,《通考&iddot;自序》也沒有敘述事跡。《南宋書》和《新元
史》中雖有傳,但記事十分簡單。所幸《通考》的《進書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
《樂平縣誌》中儲存了幾點有關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後期宰相馬廷鸞的仲子,以
蔭補承事郎,曾漕試第一。廷鸞為人正直,不肯附和姦相賈似道,鹹淳九年(1273年)
被迫辭職,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鸞曾任史官,家中極富藏
書。馬端臨隨其父家居,讀書頗廣。父親去世後,他曾短期間內出任慈湖書院、柯山書
院院長、教授及台州路學教授等學職,一生主要時間都在家鄉隱居著書。縣誌本傳稱他
&ldo;門弟甚眾,有所論辯,吐言如泉湧,聞者必有得而返。&rdo;可知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
者。端臨在其34歲左右時,即開始其著書工作。而《文獻通考》的編寫用時20餘年。李
謹思《通考序》稱全書著成於丁未之歲,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馬氏是年54
歲。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其書被一位道士訪得,次年奏之於朝。至治二年(1322
年)官家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獻通考》全書分為24門,348卷。自《經籍》至《物異》等5門為《通典》所未
有者,此外19門均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書的內容起自上古,終於南宋寧宗嘉定年
間。就其體例與內容來看,實為《通典》的擴大與續作,這是本書的第一個特點。本書
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為基礎,並進行適當補充。中唐以後則是馬端臨廣收博採的結
果,尤其是宋代部分,當時《宋史》尚未成書,而馬氏所見到的宋代史料最豐富,所以
其所收之材料多有為《宋史》所無者。取材廣博,網羅宏富,可以說是本書的第二個特
點。此外,《通典》以《食貨》為首,說明杜佑對國家經濟的重視;鄭樵《通志》移之
於《選舉》、《刑法》之後;而馬端臨更將之列於全書之首,且增加為8門之多,可知
馬氏對經濟的重視更超過杜氏、鄭氏。《通典》之《禮典》100卷,佔去全書1/2,而
《通考》之《社郊考》則3門才60卷,不及全書1/5。又《兵考》一門,詳列古今兵制沿
革,使《兵典》只敘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這些都是《通考》的優點。
馬端臨是古代進步的史學家之一,他發展了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