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第1/2 頁)
《五行志》2卷,《百官志》、《地理志》各3卷,《食貨志》、《刑法志》各1卷,
《經籍志》4卷。
《隋志》繼承了《漢書》十志的傳統,它記述典章制度的範圍,實際上包括了已有
史志的各個方面,較全面地展現了封建社會的政權結構、統治規模和學術文化的面貌。
《隋志》寫得一般都很有章法,每志都有序論概述歷史源流和本志要旨,然後按五個朝
代分段記述史實,給人以清晰、嚴整的印象。《儀禮志》記載封建禮制方面的內容,貫
徹著維護等級制度的宗旨。《音樂志》除記錄祭天地、祀鬼神的樂章外,還記載當時雜
技的各種表演和域外音樂的內流,是有價值的藝術史料。
《律曆志》、《天文志》和《五行志》記載了不少神秘主義的東西,是統治者用天
意來為現實服務的工具。但是其中記有不少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南北朝以來天文歷算方
面的成就。《食貨志》和《刑法志》篇幅較小,內容卻很重要。它們寫出了南北朝時期
土地、賦役、貨幣和刑法制度的變遷,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結構和封建統治的特點。
《百官志》記載當時封建國家的政權結構,記述了各朝的官制、官職及其沿革情況。
《地理志》反映當時國家的行政區劃,它確記了隋大業年間全國的郡、縣、戶、口、
墾田數字,記述了各朝所置郡縣沿革和當時的自然山川狀況。
《隋書&iddot;經籍志》在十志當中價值最為突出,它是《漢書&iddot;藝文志》之後,最重要
的一部史志目錄專著。它考究了書籍的存亡,著錄了各種書籍,為人們研究古籍流傳情
況和進行輯佚、辨偽等文獻整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線索。在圖書分類上,它採用最
新出現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對於唐以後的圖書分類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寫
法上,它的大小序齊全,對於各門學術及其分支學科都能抓住要害,進行提綱挈領的評
介,起到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作用。對於古代目錄學的發展,《隋書&iddot;經籍志》起
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隋書》十志的編纂成功,對於《通典》有直接的影響。
47 《唐律疏議》
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議》30卷,唐代長孫無忌等奉皇帝之命編撰。
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唐律疏議》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長孫無忌等人對律文的疏
釋部分。因為文中疏釋部分以&ldo;議曰&rdo;二字開頭,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律疏議》,或者
《唐律疏義》。
隋朝統治者的暴政和嚴苛的刑罰導致農民起義的歷史給唐朝的建立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像。他們接受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建立和穩定專制統治體系。
立法活動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其中律居首位,律即刑法典,是用於定罪的。
&ldo;令&rdo;就是國家的制度和政令。
&ldo;格&rdo;就是對文武百官的職責範圍的規定,用作考核官員的依據。&ldo;式&rdo;是尚書各
部和諸寺、監、十六衛的工作章程。
唐高祖時就命裴寂等人在隋朝《開皇律》的基礎上編制了《武德律》。唐太宗貞觀
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