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拓跋燾在瓜步山上搭了營帳,虎視江南。他知道滯留在此的時日已經無多,便派人送駱駝、名馬,向宋國換取南方的珍奇水果,並提出和解,希望宋文帝能把女兒嫁給自己的孫子,而自己則把女兒嫁給武陵王劉駿(這個輩分真是夠亂的,不知道拓跋燾有沒有動腦子算一下)。
宋文帝召集太子與眾位大臣商討和親之計,眾人大多同意,唯有江湛反對,說:&ldo;戎狄不懂親情,答應他們沒什麼好處。&rdo;
劉劭早就看江湛不順眼了,聲色俱厲地反駁道:&ldo;如今三位親王(指守壽陽的劉鑠和守彭城的劉義恭和劉駿)處境危險,你豈敢反對?&rdo;他轉臉又對宋文帝說:&ldo;北伐失敗,數州淪陷,簡直是奇恥大辱,我看得殺了江湛、徐湛之這兩個混蛋以謝天下!&rdo;
宋文帝擺擺手說:&ldo;北伐是我的意思,江湛、徐湛之兩位只是沒有反對而已。和親之事,也不必再議了!&rdo;(宋文帝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還是比較厚道的。北伐的念頭,根本上是源於他本人的好大喜功,以及對形勢判斷的嚴重樂觀,江湛、徐湛之最多隻是迎合拍馬的弄臣而已,不值得殺也不必要殺。但是劉劭卻有另外的意圖,他想透過殺朝臣中的異己以立威,將來登基後能夠穩噹噹地控制局面。宋文帝在這個關頭替江、徐擋了一下,卻使得劉劭更加痛恨二人,也引發了他對父親的強烈不滿。史書稱劉劭因為這件事開始有了弒父之心,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江北的拓跋燾求親不成,十分惱火,可他又的確沒有足夠的船隻用來渡江作戰,更不要說魏軍已經供給短缺,士氣低落。他只好在瓜步山上大賞群臣,然後沿江燃起火把,嚇唬一下南朝將士,其舉止與一百多年前同樣試圖窺江的後趙國君石虎頗為相似。瞭解北人脾性的太子左衛率尹弘斷言:&ldo;胡人如此行徑,很快就要退軍了。&rdo;
次日,北魏軍隊便在當地擄掠了一批居民,然後放火焚毀民舍,揚長而去。
魏軍終退,宋文帝長出了一口氣,但南朝人的自信心卻降到了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他擔心擁護劉義康的人乘機再次作亂,便派人秘密處死了軟禁中的劉義康。宋文帝終究還是違背了當年對著會稽公主發下的誓言,日後死於非命,大概也算一種遲來的報應吧。
即便打到了長江邊,仍然是一籌莫展,拓跋燾的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洩。回軍經過盱眙,韓元興的軍隊還在城外與臧質的守兵對峙呢。拓跋燾便向臧質喊話,要宋軍快快獻上美酒數壇,否則就要殺得盱眙城中片甲不留。
臧質也不做聲,讓城頭上的守兵放下幾個酒罈,送與魏軍。拓跋燾命人開啟一看,裡面裝的居然是一堆堆屎尿。拓跋燾氣得毛髮直豎,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攻下盱眙城!
魏軍在城外築起一圈長長的圍牆,然後用山石填平了盱眙的護城河,並且絕斷了城中所有的對外通道。拓跋燾親自給臧質寫信,並附送一把寶劍作為禮物,盛氣凌人:&ldo;我派的這些攻城軍隊,都不是我們鮮卑人:城東北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城南呢,則是氐人和羌人。假如丁零人戰死,正好減少冀州一帶的賊患;匈奴人死了嘛,則少了幷州的賊患;至於說氐人、羌人死了,則關中也就沒了賊患。閣下如果能殺了他們,對我國而言有利無弊。&rdo;
臧質回信,言辭有理有力:&ldo;來信已閱,我完全明白了你的奸詐。你不就是仗著有四條腿,屢屢侵犯我國國境麼?我國前線諸軍紛紛退散,你可知其中奧妙?童謠已經說了:&l;虜馬飲江水,佛狸死卯年&r;,只不過卯年未到,我軍才誘你深入而已,如今卯年已到(指宋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你的死期也將至了。此乃天意,無人能改。我本來奉命去漠北消滅你們的,你倒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