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前言(一)
《紅樓夢》一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該書問世近三百年來,爭議頗多,爭議的焦點包括作者是誰,一人創作還是多人所為,批書人是誰,成書的準確時間,原著是全本還是殘本,人物原型及寫作背景、目的和動機等,無不雲遮霧障,疑點重重。一直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尤其最近一百年,爭論、考證已趨白熱化程度,自成派系。形成專門學術體系,甚至延伸跨越國門。國內外諸多知名學者參與其中,有的人甚至投入畢生精力,窮經皓首痴迷此道。無論漢學專家還是普通讀者群,無不對這本奇書產生廣泛興趣。考證研究文字汗牛充棟,文字總和遠遠超過作品本身。儘管已納入國學範疇,專著成山而終無定論,似乎陷入一個深不見底的泥沼中,難以自拔,何談超越?即便被視為權威定論的考證結論也模稜兩可,就象一迷迷糊糊的醉漢,剛剛勉強扶起,旋即又被推翻。學術界這一奇特景觀,恐怕是作者當初萬萬沒有想到的。
該書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成書時間為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作者曹雪芹。現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關於版本,普遍認為最初的《紅樓夢》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只有前八十回(學者研究實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後半,後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數;另有學者認為今79、80二回本均為續作混入)。 此後,《紅樓夢》續作紛紛出籠,據統計,《紅樓夢》續書種類高達百餘種。最為紅學界關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本書以擬人手法對周易理論進行了闡釋,如以十二個女子代表十二地支輪迴的手法,成為今後紅學研究的關鍵所在云云。
大概由於旁證資料的缺失,到目前為止,普遍認同的說法不僅少得可憐,且經不起推敲。比如《紅樓夢》一書公認的作者曹雪芹,(1724年?—1763年,一說1764年),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人暫且不論,僅他的生卒年,一直是紅學界爭議很大的問題。他的卒年,至少存在壬午說(1763年)、癸未說(1764年)及甲申說(1764年春)三種不同說法。著名紅學權威專家周汝昌甚至連曹雪芹死亡日期(1763年2月12日)都考證出來,還撰寫了《曹雪芹傳》,但對於曹雪芹生平,生父是誰,為什麼沒有其它著作並行於世等關鍵問題,多推測而少鐵證。顯然,僅憑敦誠那句“四十年華付杳冥”和北京通縣發現的“曹公諱霑墓”, 或依據文字“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第一回),草率得出“曹霑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就是作者,作者就是賈寶玉”這樣的結論,讀者是不會買賬的。
作為一部享譽中外的世界名著,在未弄清“作者是誰”的情況下研究探討,是可笑的,其結論也是斷然靠不住的。甚至由於研究方向的錯誤,導致南轅北轍,誤入迷途,也是有的。時至今日我之前,解開紅樓之謎的“鑰匙”之所以未找到,就是因為大多數專家學者研究方向錯誤,離題萬遠。偏重旁證外證而輕內證,一味於書外蒐羅史籍勘考,以尋蛛絲馬跡,結果當然徒勞無功。殊不知作者當初著述立說之初,必有一段特不平常的經歷或隱情,故用曲筆,在文字上做了手腳。是謂“春秋筆法”,寫出滿紙荒唐言,但究其創作動機,不外乎以書載史,以史鑑人。那就是說,他有心花十年功夫寫一本大部頭鉅著,大概最終是要給人看的,而且要讓稍能識字斷句的平民百姓都能看懂。家事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