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第1/2 頁)
這張紙條是蕭蕪在昨日傍晚收到的,信鴿來自於自家夫人的孃家長安白氏。
然而蕭蕪開啟才知道,這沒頭沒尾還沒有署名的紙條,並不是出自白氏,而是來自於蕭謹行之手。
雖然字跡與書房裡擺著的,能氣死人的五六封家書不同,但是紙條上卻留了一個父子倆間約定好的標記。
蕭蕪展開紙條,只覺得被一道驚雷劈中。
以鹽換糧!
若是有人告發到陛下面前,蕭謹行十年的戰功,將會頃刻間化為烏有。
朝中有多少人眼紅他們父子倆一文一武,居於要位。若是這麼大的把柄落於他人之手,再加上其他人落井下石,即便蕭蕪是丞相,也保不住蕭謹行。
蕭蕪腦中瞬間閃過數套應對方法,然而等他再次看向手中紙條的時候,整個人冷靜了下來。
謹行遠在西州,離長安千里遠,他的訊息如何能送到長安外祖家,再由白氏傳信回來?
蕭蕪並沒有覺得這張紙條是偽造的,因為沒有意義。
若是有人想要構陷謹行,那最好的方法,定是將這個紙條透露給有用之人,讓他們告發到陛下面前去,而不是給他這個爹送來。
既然是蕭謹行自己寫的,且讓人送到了長安,那說明定是有他可信之人,去了長安,或是路過了長安。
這樣的信,不可能交予泛泛之交的朋友,亦或是從西州過來的商人。這送信之人,定然是西州軍自己人。
西州軍如何會去長安?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
西州有戰報傳回京都,謹行令那人將這封信遞到了長安白家,讓白家人飛鴿傳書回來。只怕連白家人,都不知道這封信的內容。
按照長安與京都的距離,以及傳信之人日夜兼程的速度,最遲明天,西州的戰報就要抵達京都。
若是尋常,將軍的家書即便是傳信官帶回來,也是在遞了戰報之後。這信趕在戰報之前交給自己,應當是讓自己做好準備。
-
馬車裡的蕭蕪閉上了眼,謹行考慮得果然沒錯。
即便蕭謹行將西州軍以鹽換糧的事,稟報給了承安帝,承安帝也只打算將西州大勝以及西州軍軍糧被劫的事,宣告出來。
前者,開疆擴土,足見他的英明。
後者,正好可以拔出朝中的毒瘤。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承安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將西州軍以鹽換糧的事說出來。
但這就是一道雷。
若是蕭謹行不稟告給承安帝,日後被人告發,那就是大罪。但今日他將此事與西州軍糧草被劫,並且西州軍大勝的戰報,一同傳回。
承安帝於情於理,都不可能處罰於他。
攻城略地的喜悅,和將士們糧草被劫的悲痛,足以讓他覺得,幸好西州軍懂得變通,以鹽換糧換了活路,才不至於數萬大軍活活餓死,甚至還因此打了勝仗。
但這只是
承安帝當下的想法。
其他人並不知內情,日後蕭謹行仍舊可能被人告發,待到那時,承安帝會不會承認自己早就已經知情,並且免了蕭謹行的罪,就不可知了。
自古聖心難測。
蕭謹行明白。
與承安帝做了幾十年君臣的蕭蕪,更加明白。
所以今日他才當眾讓承安帝說出西州軍糧草的來源,承安帝今日所受震撼頗大,以蕭蕪對他的瞭解,在此情形下,他定是要保西州軍和蕭謹行的。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承安帝說出西州軍以鹽換糧後,將這一切合理化。
此事是在朝堂之上,君臣之間明明白白下了定論的。日後再也不會有人,將此事拿出來攻訐蕭謹行和西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