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第1/2 頁)
周錦魚想了一圈兒,腦子裡忽然想起了周小山在她房裡鬼鬼祟祟的場景來。她明明平日裡就囑咐下人說,若無要事,不可以隨意進出她的房間。而周小山又是自從她從潛龍寺回來之後便一直跟著她的人,這一點他沒道理不知道。
想到此,周錦魚裝作並未發現異常的樣子,她右手捏著那封信,兩隻手背到身後去,又抬起頭隨意的對周小山道:「你下去吧,我累了,要睡會兒。」
周小山連忙道:「那小人退下了。」
周錦魚點了頭,周小山便出了門去。
等人一走,她又重新把那封信拿到眼前,從頭至尾的看了一遍,她這一看不要緊,等看到最後兩行的時候,登時便大吃一驚,因為王老院首推薦的下一任邱麓書院的院首,正是前朝大儒柳熹。
要說起柳熹來,幾乎在大晉朝廷裡呆了些年頭的大臣沒有不知道的。
柳熹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當時北周昏君無道,民怨沸騰,柳熹因為在朝堂屢次諫言北周皇帝,最後被貶為庶民。正因如此,他頗受北周百姓的尊重。
後來天順帝推翻了北周,建立了大晉朝一統天下。辛朝初建,百廢待興之際,天順帝忽然啟用了當世大儒柳熹為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之職。
據說當日天順帝親自把柳熹請到了皇宮來,以師禮待之,後來柳熹向天順帝約法三章,雖然他們二人具體約定了什麼並沒有流傳出來,但後來天順帝確實是一口答應了的。
此時民間正□□頻繁,且有流寇作亂,而且朝代更替,新皇態度不明,百姓越發的惶恐不安。
若是此時忽然有了柳熹這麼一位主心骨站出來,原本對新皇質疑的百姓們瞬間便轉了態度。
畢竟就連大忠臣大才子柳熹都認可的君主,想必也定然是位有道明君,百姓紛紛擁立,民心日漸穩固。而此時的柳熹卻選擇了功成身退,帶著女兒回了江南養老去了,天順帝當年無論如何也留他不下,最後只能隨他去了。
周錦魚看到柳熹兩個字的時候,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她又仔細的看了眼,確實是寫的柳熹不錯。
可他老人家都這麼大歲數了,若是請出山來邱麓書院當院首,是不是太遭罪了?
而且以他的倔脾氣,怕也是不能同意吧。
不過這也不是周錦魚能夠操心的事兒,既然是王老院首給天順帝留下的遺言,就算是此事有些困難,那也是天順帝應該去頭疼的,也犯不著她一個身無官職的人來瞎操心。
想到這裡,周錦魚便把那封信重新找了個信封裝起來。
此時晌午已經過了好一會兒,前院來了人過來,敲了幾聲門道:「四公子,老夫人催您去前院吃飯呢。」
周錦魚應了聲,想了想,回道:「你去跟奶奶說,我已經吃過了,就不過去了。」
小廝為難道:「可是四公子,老夫人說您胃本來就不好,不能再折騰……」
「那是過去不好,又不是現在不好。」周錦魚看了那小廝一眼,強行辯解道。
那小廝依舊在為難:「可是老婦人說您不能不吃東西。」
周錦魚笑道:「誰讓你直接告訴她我沒吃吶,你就說我吃過了,她就不會亂想了。」
周錦魚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中剛裝好的信直接折了一下,放到自己的袖子裡。她又把桌上放著的天順帝的那把摺扇拿起來,攥到手心裡,便打算直接進宮去見天順帝。
長公主府。
昨天夜裡,太醫院院首孫國序來過一回,給魏璟睿號完脈之後並未查出有任何不妥的地方,魏華年便不再難為他,只讓他回去了。
第二日魏華年又把他喊了來,他依舊是手裡提著那個老舊的木質藥箱,晚秋一路領著他繞過長廊,花圃,一路進了府裡來。